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420章 科教不是分赃,需要实事求是(3/3)

籍,人口本来就会出现流动,尤其是工业人口。要是还跟原来那样很久普查一次人口、然后定死录取数字,就不足以反映人口的实际流动。

不过考虑到边疆苦寒之地对朝廷也有意义,可以在新科的考试中,给兵役人口和徭役人口予以优待。

所以每个省有驻军两万人的,增加一个录取名额,服役士卒子弟,可以在当地就近考试。有徭役人口满五万人的,也就是未来长期搞基建的“国家工程兵”,也可以给当地省份增加一个名额,役籍人口子弟也可以就近考试。

如此一来,也算兼顾了国防和基建,兵、役人口分别一个顶十个工农或四个工农,够对边地倾斜了。但入学之后,将来能不能毕业,还是要公事公办,一碗水端平。通不过毕业考试,还是要刷去回家乡当数学教谕。

朝廷的解释在民间传开之后,反抗的声音自然也不得不小了一些,毕竟朝廷已经申明,这玩意儿跟科举不一样,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会越来越宽进严出,进了南大也不等于就富贵,学不好照样完蛋。

至于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要嚼舌头搞事情的,朝廷自然也不会客气。朝廷不会因言罪人,可对于造谣诽谤朝政的,也不会客气。一旦发现有造谣的言论,锦衣卫就可以立刻抓人,革除功名。

如此恩威并施之后,新学的录取方式,总算被天下暂时接受了。而朝廷在磨合了一个多月之后,到了这年年底,又额外抛出一个利好消息。

那就是等几年之后,南大毕业生数量渐渐增多,就允许各省自办大学,可以从南大毕业生和研究员里聘用贤能,到地方任教。

省里面的大学,虽然不能保证毕业后排队候补授官,但是可以民间自行解决厂矿人才和研究所人才的不足。而且省里面办了学,各省布政使、学政都有权自行设定招考标准,要不要向本省生员倾斜,都是自己的事儿,朝廷不会干涉。

朝廷只负责审核办学资格、师资力量是否合格。

如此一来,想多一点人学数理化的,也不用都扎堆来南京了,只要不要求“包分配做官”,将来完全可以在自己省里读。

开了这个口子之后,各地也没什么好争的了,反正朝廷的钱朝廷决定怎么花,地方上自己的教育经费,地方上自己组织,朝廷也不伸手捞好处。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醍醐 绝品风流邪神 女神的私人教练 寸寸相思情难舍 恶美人带娃随军,硬汉军官霸道宠 小神医:开局九张婚书 大师兄说 重生在八零 我们的霍格沃茨 第三种爱情(刘亦菲宋承宪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