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回目录

第103章 金主任的早饭灯盏糕、豆腐丸、油煎咸(3/3)

会有如此的汹涌。谁有个三亲六戚在村呢?若是以前,远亲如近邻,一旦离开了本村,之后就只能偶尔来往了,有事是指望的,但现在可就一样了,现在有了水泥路,村和村之间也有许多人马来往,哪怕有专职的邮递员,请人捎信也样遥可及了。

再者,现在出门做工的人也多了,有些进的农户,哪怕只有十天半个月的农闲,也要进城去找活做,他们是很需要和家里随联系的,在城里见了什么稀罕而又昂贵的商品,需要和家里人商议着该该买,家里人也要叫他们回来帮农忙了——

还有些农家,他们有一两个子厂子招走做工,从此就长住在面了,还有些从前送进城去做学徒的子弟们,从前是音信断绝,两三年才能回来一次的,现在都很有了和家里联络信的力。这些在买活军治下流的人口,他们的通信需求就足以支撑起一个很大的市场了,更何况还有商铺们,他们要和码头通气,工厂要联系他们在云县码头的办事员……当人口开始流,信息的交流便成了可或缺的需求,而其中蕴含的商机是大敏的百姓们法想象的。

他们更加法想象的是水泥路所带来的信息流的增幅,因为有水泥路的缘故,信息的递送快了知几倍,从衢县寄往云县的信可以在七日内到达,这是以往根本可能去想的速度,若是以往,哪怕是亲自派出信使,一封信要从衢县走到云县也至少要一个月,而若是托人辗转捎带,三个月、半年,都是很有可能的。

对城里的住户来说,门牌号也成了一个新玩意,有了门牌号和街巷名,他们信就变得更加的方便了,村民们要落后一些,邮递员会每天都来,目前大约是一周来一次,但如果有村民到县里办事,便可以提前‘保递’的信件领走,村民们现在若要寄信,很多都是托了当天要进城的人去寄,在非农忙的段里,也就比城里要慢两三天。

十天半个月便能听到远方亲友的消息,这已经是从前想都敢想的好事了,买活军寄信的花费太贵,是按路程来算的,最远的信也收五文钱,他们还有一种‘保递’的服务,多加五文,可以保证信件是由邮递员递给本人,这往往是夹带了钱庄汇票的信件会购买的服务。

说到钱庄和汇票,这又是一大篇文章了,金逢春闲心琢磨,只是微微地感慨了一番邮递的赚钱,以及这一行成本之低——见这么好挣的钱!怕是修路的钱都在里头赚回来了!些来修路的工人知有多少筹子都六姐就地回收……

间有限,她先翻了翻亲友们的信件,邮递业也极大地方便了金家这样大家族彼此联系,金逢春几乎每天都要一两封信,她今日收到了在临城县的母亲,在云县的三哥,在衢县的双喜和在许县的于小月来的信,因为数目较多就先了——哪怕每一日都非常的忙,但想到还有亲友的来信等着拆,这一天她的心情都会有点好。

还是下泉村的报告好了,插秧机的试点就是在这村,插秧刚,几封信应该都和这有关。金逢春拆开信件,同准备好纸稿预备摘抄重点,这是她逐渐养成的习惯,要每天工作中的要点记下来,然凭自己的脑子真的记住,难免有错漏。

插秧机的反馈相当好,但农户们对将来合伙购买的热情并,要的顾虑集中在养护,他们更想买牛……果然,还是对大家畜有很强的热情。

事实,金逢春早已经留意到了农户们对养牛的渴望,而且已经好了报告,这是为了总结农户们的消费倾向,以便于买活军更好地回收筹子。她里的石墨笔打着稿纸,飞快地往下,“因为想要牛,农妇们赚钱的热情更涨了,她们想要去纺织厂当季节工……”

她的眉头禁皱了一下,“事是好事,但……这可有些麻烦了……”

一般情况下,在任级别的会议都是如坐针毡的金任很快抬起头,用权威的语调发出了祥之音,“小张,你们里的活都暂停一下,咱们抓紧间开个早会!”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