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21章 内讧不断(2/3)

意料,很大方地把张松派过来给了赵温,赵温正式搭起牂牁郡的班子,任命高定为都尉,张松为郡丞,朱褒为功曹,鄂焕为别部司马,庞乐为屯田校尉,陈式为门下督贼曹;鄂焕在夷民中挑选了两千精壮作为新兵,剩余的五千多人交给庞乐、陈式,另建两营。

陈式是赵温留守在牂牁郡的将领,就因为都是六国盟的人,赵温相信陈式,希望陈式能够看住朱褒;赵温也知道,朱褒是自己想当太守,只是现在各郡还没有平定,也要压压朱褒的性子。陈式找了个只有高定等人在的机会,对赵温说:“刘协派王累前来送信,王累的气焰有些嚣张,没有回去,去拜访朱褒了。”

“反了他。”赵温在刘协手下担任尚书令的时候,王累也就是一个从事,鄂焕认识,自信三个回合就能把王累打趴下,此刻已经撕破脸,说起话来毫不在意;高定拦住鄂焕说:“王累毕竟是刘协的使者,不可动粗。再说牂牁郡原来也是刘协的,他派人来询问也是应该的。”

张松在心里给高定点了一个赞,处事公正,有名将的风范;赵温点点头说:“高定所言不假,陈式,去请王累过来。”

王累虽然跟在朱褒后面进来的时候态度依旧恶劣,但是看见赵温以后,还是按规矩施礼,递上刘协的书信说:“先前是丞相的意思,皇上还有一封私信,让我来见赵大人,想请你接替益州刺史的职务,移师犍为郡。”

刘协在书信里没有怪赵温,只是说老师王允的想法未必适合赵温,许诺只要赵温回心转意,任命赵温出任益州刺史;赵温看完信,想了想对王累说:“皇上应该已经看到了我的书信,我会修书一封给你带回去,我不会接受益州刺史的职位,也不会投靠王允,我决定走自己的一条路。”

赵温是做这种事的老手,瞬间就明白了刘协的打算,王累肯定是在朱褒那里察言观色,看出朱褒有野心才亮出这封信;这样自己要是拒绝,就挡了朱褒的路。只是王累不知道,朱褒卖的不是赵温的面子,看的是六国盟和龙公子的面子,不会擅自主张的。

王累纳闷地问:“为什么?”

王累是想不明白,不说赵温选择这条路等于绝了王允和刘协的关系,就算是赵温真有此心,也应该扮猪吃老虎,躲在刘协或者王允的大旗下慢慢发展,等到有一天突然出手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赵温现在的做法,等于是直接把自己曝光在众人面前。

难道这家伙已经和刘辩联系上了,巴郡的大火不是因为与王允的冲突,而是与陆逊的配合?如果那样,刘协就等于彻底的完了。赵温从王累的眼里看到了疑问,心里同样发苦,我哪想这么做,纯粹是六国盟的安排;朱褒上前打个哈哈说:“王大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话不说也罢,赵大人的事还望王大人见谅。”

王累晓得双方已经无话可说,连连点头,接了赵温的信后,立刻告辞离去;虽然对一切已提前有了心理准备,不过当王累的背影从门口消失,赵温还是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到了这一步,已经无需多想,摆在他面前的只有奋斗到底这一条路可走;赵温感觉一份苦涩布满了喉咙,只是看着四周的手下,硬生生地露出笑脸:“张松,你对下一步有什么好建议?”

“王允、皇甫坚寿……”张松问赵温:“大人,你对成都怎么看?”

赵温有点儿吃惊,张松的思维太过跳跃,简直不按套路出牌,不过赵温还是回答了:“皇甫坚寿现在兵力雄厚,庞统是一头猛虎,他们哪一个攻破成都我都不奇怪,只是皇甫坚寿若是输了,刘协最大的可能就是迁都犍为郡的某个城市。庞统虽然善战,但是兵力有限,打下成都已经是他最大的极限。”

张松点点头说:“大人慧眼如炬,所以说,只要献帝还在王允手中,不管胜败,王允依旧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大人现在需要决定的就是先建宁郡,还是先永昌郡。”

赵温想了想说:“永昌郡,以我的看法,陆逊迟早能击败王允和刘协,只有永昌郡是薄弱之处,永昌郡在益州郡之西,道路壅塞,与蜀隔绝;但是永昌郡不仅有当地豪强的军队,最关键的是没有粮食。”

赵温其实是因为没有接到龙公子的命令,不知道永昌等郡的布局如何;张松淡然地说道:“那就建宁郡,建宁郡现在还在雍闿手中,算不上王允的地盘,为了让雍闿心中放心,大人可以出兵永昌郡,请雍闿协助,然后视战局的进展再做打算。”

雍闿,汉什邡侯雍齿之后,建宁豪族,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与六国盟的关系不错,一直与赵温保持着联系;赵温等人立刻懂了张松的意思,牂牁郡在成都的南面,下辖十七县,可是没什么地方扩展,但要是一举拿下建宁、永昌、朱提、越巂四郡,那么整个格局完全就不一样,这些地方没有王允的拥趸,自己有希望成为老大。

由于益州郡、犍为郡、广汉郡等地还在刘协手中,想来刘协在成都就算三面受敌,一两年之内也不会失守,赵温不仅有时间布局,而且还能与刘协讨价还价;张松讲解以后,高定这才不吭声。赵温决定朱褒留下来守牂牁郡,鄂焕、庞乐、陈式为先锋,自己和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