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83章 劫后余生(2/3)

对方只要接到这个消息,就会发动进攻。”

陆绩等人一下子醒悟过来,这几天除了丹阳郡还在继续战斗,其余方向都在停战状态,难道真的像潘濬说的那样?袁绍得知消息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急忙命文丑、李典、辛评、鲍信等人分头带队赶往江边,可是还是慢了一步,除了有小船连夜渡江,在江南的几处高地,竟然发生了人为的山火。

每一处燃烧的情况都是一样,五个相隔不远的火堆同时燃烧,从远处看就是很明显的信号;不用说,这是给江北周瑜的信号。看到文丑等人送回来的消息,袁绍有点慌神了,问一直等在身边的袁谭和高柔:“说说你们的看法。”

袁谭沉着脸说:“于吉的那个什么天雷肯定是失败了,而现在丹阳郡那边战事极为不利,儿以为,父亲要和孙权谈一下,我军前去增援丹阳,但是战场的指挥权要交给我们。”

“大公子,那是不可能的。”高柔不客气地说道:“连孙权都被赶出来,他们怎么会把兵权让给大将军;况且现在孙权还在打吴郡的主意,想要于吉全力以赴支持他。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人去丹阳郡,不仅达不到援救的效果,还会削弱吴郡这边的防御力,末将以为,现在该是撤退的时候了,我们按预定的计划,围绕太湖布防。”

袁绍早早地把董袭、凌统两员水军将领放在太湖,其实就是没打算在吴郡这边把老本拼光;说起来就让袁绍伤心,他来江东两年多,除了一开始招募降军扩充了几万人,剩下来的大部分时间在江东竟然无法招到兵员,差不多每次都需要士卒来帮助募兵,这让袁绍不得不送出去大量的军中职务,让江东的豪族独成体系。

高柔的话让袁绍大为赞赏:“高柔说得没错,我又不是江东豪门的打手,非要自证一下没有二心;吴郡既然我做不了主,就留给盛宪、顾雍好了,他们要是欢迎孙权,我也可以任命孙权为吴郡太守。我的目标,是太湖流域和会稽郡,不过不能做得太难看,袁谭,你和辛评、鲍信断后,明后天,我就让文丑和李典的人马先撤。”

三人商议好,立即给相关的人下通知,没说撤退,只说大将军召见;阚泽的通知自然是送到水寨,孙权已经带着人赶去吴县,现在是韩当做主。韩当也看见了山火,秒懂了袁绍的意思第一时间命令早就准备完毕的水军出发,戴员和阚泽都在军中没有走脱,孙权的几名手下反对,全部被韩当当场格杀。

阚泽责问韩当:“临阵脱逃,你不觉得羞耻吗?”

韩当不以为然地说:“我早就要求进攻,你们却要等,天雷失败,正是军心沉到低谷的时候,你们还指望这时候与对方决战,不觉得好笑吗?那不是勇敢,是把将士们往死里送,上一次周瑜围攻水寨,我们只两天就垮了,你们不想重蹈覆辙吧?”

戴员苦涩地说:“可要是这样,陆地上的军队就会直接面对对方的水军,那批周瑜没有能力强行攻上江岸,就是这么来回折腾,能把吴郡的军队拖住拖垮,让大将军无力增援丹阳郡。”

当水军出动的消息传到岸上,孙权大吃一惊,问身边的虞翻:“韩当什么意思?”

虞翻心知肚明,韩当这是不想窝窝囊囊地死,韩当不是江东人士,在江东可以说是毫无根基,要不是加入了六国盟,估计韩当这家伙早就北上投靠刘辩了。天雷失败,韩当在水军的第一线,面对周瑜也就是什么时候死的事。而韩当现在出海南下会稽郡,看上去是胆大妄为,实际上等吴郡失败,韩当的这支水军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虞翻故作不解地问:“潘璋不是在船上吗?”

“我带来的船只单独立寨,离他们还有十里地,得到消息已经迟了。”那是孙权怕韩当、虞翻对他动手,特地把自己的船只摆到上游十里的码头,但是孙权不能那样说,顺嘴找了个理由:“以韩当的资历,就是潘璋追上去,也是拿韩当没办法,甚至可能被裹挟着一起走。”

虞翻嗯了一声说:“到了这一步,你该去拜访于仙师,问问后面怎么办了。”

孙权毫不犹疑地说:“一起去。”

孙权心里很清楚,六国盟会继续坑自己,没关系,谁叫自己上了贼船;可是于吉那边,是孙权要死命保住的力量,就算要怎样,也是虞翻在前面,自己一定要留一个将来翻身的机会。

虞翻看看孙权,见孙权一脸决绝的样子,也知道楚大这段时间都手段过于霸道,让孙权产生了不信任感,要是自己不去,就算勉强孙权一个人过去,也不知道孙权会在于吉面前说些什么。有的时候,一言兴邦一言惹祸,真要是把于吉推到对面去,对楚大也没有好处。

虞翻很干脆地说:“我和你一起过去。”

于吉住的长宁观就在吴县城内,虞翻、孙权有夜行的令牌,两人在三更天,就敲开了道观的门。看门的道士见是孙权,急忙向里面禀告,然后出来将两人引到于吉的丹房;丹房里的温度很高,一鼎炉火烧得很旺,一名道童正在用芭蕉扇扇风,于吉面对着房门端坐,看两人进去,示意各坐一边。

孙权直接说明了来意:“师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