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58章 各自着急(2/3)

相觑,都是各有心思,酷刑之下招供的人多了去,青铜司什么时候放过人,现在放的还是楚二的备选人物蒋琬?而蒋琬这个人更加好笑,既然招供了,还想着回到江东来,是唯恐青铜司不知道他有硬货没说出来,还是准备来演一出无间道。

离奇的事情这么多,恐怕虞翻也吃不准真相是什么,虞翻之所以建议蒋琬来丹阳,不就是想找个替罪羊?孙权本来就是六国盟一手扶持的人,虞翻是吃定孙权不敢拒绝,才会这么玩弄手腕;万一将来蒋琬弄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由孙权背黑锅。

袁绍没有患得患失,几十年的经验告诉袁绍,只有自己心不在焉,才会让对手有可乘之机;现在自己的对手不仅仅是刘辩,眼前的高岱、孙权,同样是自己的对手。袁绍决定不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转向孙权:“孙太守对蒋琬的事有什么指教?对了,听说孙策已经恢复了,正在南阳考察。”

孙权的心里顿时如同压着一块巨石,除了对自身命运的担忧,更有着切齿的痛恨;大哥孙策没死,自己注定了是永无宁日,眼看着帮助六国盟的事也不顺利,当真是自己的命不好?孙权又有一点愤懑,袁绍你面对刘辩的时候不也是灰头土脸的,现在在自己面前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至于吗?

不满在孙权眼中一闪而过,等孙权抬头的时候,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孙权雍容的笑容:“大将军,下官认为这件事不难解决,等蒋琬到了丹阳,我们问清楚后,可以派人在襄阳等地去验明真假。”

“好,那就有劳孙太守了。”袁绍立即敲定这件事:“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蒋琬被一艘商船接走,一路顺江而下,也不知道目的地是柴桑还是吴县;快马将这个消息送到襄阳,刘辩便晓得法正的离间计开始行动了,只是刘辩高兴不起来,倒不是担心行动的结果,而是因为面前一封来自南阳的奏章,陈宫上书,希望朝廷在南阳设置一个南阳都督。

奏章已经反复看了三遍,刘辩眉头微微皱起,他不是刚穿越到汉朝的时候,对于官场几乎是两眼一抹黑的状况。都督,其实是一个军职,这个官职其实没有实际意义,只是看任命者需要的形势大小,可以都督三州人马,也可以都督几个县的军队。

这个请求让刘辩的心里有些不解,按理说,陈宫不是这么不靠谱的人,甚至连刘辩这边都没私下问过,就突然请求下这么一个任命,怎么看都有些滑稽。当然,沮授等人回到南阳,很容易让陈宫产生一种担忧,担忧一旦让沮授在宛城驻扎下去,会不会一城二主,以至于沮授接管整个南阳。

即使刘辩的手下之间,派系争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以陈宫为首的兖州一系,其实在朝中的声势一直不大,一个是因为刘辩打下兖州,依靠的冀州和青州的将士,除了陈宫等人,大部分的太守职务,其实都是外地人。第二个就是,兖州的几个大佬级的地头蛇,要不就是像张邈那样先后背叛刘辩,要不就是像鲍信一样去了江东,当地人已经失去了控制力。

刘辩这几年的胜利,除了军事上的胜利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手段,那就是收买人心;刘辩很清楚如何突破一个个看重的人底线,并且手段柔和,利用手中的每一个资源去磋商。在陈宫看来,对于他们这样二流的士族来说,刘辩的这个举动很危险,因为随时会用某个人,也可能随时就会放弃某个人。

陈宫希望得到都督这个位置,其实要的就是军权,可以根据战场的需要灵活处理;刘辩不反对这么做,可问题是南阳郡现在四周都找不到一个敌人,要是开了这样的先例,以后就无法控制局面。鲁肃猜测,陈宫的意图是要刘辩主动把他清楚南阳,刘辩就不得不安排一个让陈宫满意的位置;或许是蔡挣出任汝南太守刺激了陈宫,这家伙是在试探。

可是刘辩的神经一下子紧张起来,想到的是上庸三郡。上庸三郡的四个人,除了杨奉对自己还算忠心,申仪和申耽都只能看两人心中的称往哪里偏,陆逊的个性,刘辩猜不出来,毕竟这时候的陆逊还年轻,而作为吴郡第一家族的陆家,和六国盟的关系到底有多深,不好说。

刘辩瞬间做了决定,让陈宫去寿春接替张昭,看一看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事出突然,刘辩不想改变自己一步步的计划,立即召见即将动身去江陵的太史慈,刘辩相信高顺会守住江陵,但要高顺南下与吕布开战,高顺未必情愿,能力上也是有所欠缺的。而太史慈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掌握蔡挣水军后,最终的目标还是荆南。

刘辩对太史慈说明自己的担心说:“陈宫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我担心这次他的性格被人利用,而最能出岔子的就是荆南,蒋琬你知道的,这家伙现在指认貂蝉是六国盟的人,并且是大有身份的一个主,齐二。”

太史慈虽然对六国盟的事不是很清楚,但至少晓得庞德公只是楚二,貂蝉能和庞德公一个等级,重要性可想而知。刘辩要是拿着蒋琬的供词去问吕布,那就是大家翻脸的节奏,要是不问,又显得刘辩过于软弱;并且太史慈听说,蒋琬已经给放出去,难道就是那些子虚乌有的事,蒋琬也能够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