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94-对决前夕(2/4)

不怒反喜,这让看到这一幕的一众将领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盛庸笑着给众将解释道:“若说我之前对去东昌的行动还有所怀疑,可甄武这番动作却更坚定了我的信心,你们想想,他骚扰我粮道,是什么意图,很简单,无非是想阻我的步子,不想让我去东昌,那我还真不能如了他的意,传我命令,后军把所有骑军派下去保护粮道,至于大军,速度再增三分,火速前往东昌。”

众将恍然,然后一脸敬佩的看着盛庸抱拳领命。

当甄武发觉盛庸大军又快了三分后,忍不住叹息,这一点说实话有点出乎他所料,他没想到盛庸真的豁得出去。

这也让甄武不得不感叹,盛庸其人真不是一个庸才。

再之后,盛庸的粮道上负责保护的骑军越来越多,甄武的行动也不再向之前那么简单,尽力后的甄武只能遥望东昌方向,期盼朱棣得到信息后,动作也能够提上来。

……

这个时候的朱棣,终于也到了东昌城下,他此刻已经收到了甄武送来的信件,心中不由的也有些焦急。

甚至忍不住的吐槽狗娘养的老天爷,连续几日下雨,阻他的路,坏他的大事。

可事已至此,他也只有抓紧一切时间来攻城。

于是,朱棣当夜便召集张玉等人商讨起攻城事项。

至于东昌城的徐凯,他之前一直在四川,朱允炆上位后才被调到临清驻防运河,所以此刻徐凯手上虽然兵力不少,但大多不是他的嫡系兵马,他即便有心直接投了朱棣,但也根本没把握带着所有人一起投降。

而朱棣既然想打所有士卒的注意,那他就不得不和朱棣打上一场。

此刻,徐凯在心里琢磨着他的部下,哪些人有意投降朱棣,哪些人铁定不会投降,而哪些人又是无所谓的两面派。

他只有琢磨透这些,才好安排防务,让该死的死在大战中,再让容易劝降的活下来。

随着时间流逝,很快第二天就到来了。

朱棣他们生火造饭,让士卒们吃了个饱后,便开始轰轰烈烈的攻城,这一战朱棣因为知晓他的时间不多,所以直接亲率大军攻城。

东昌城的抵抗力量之大,有些出乎朱棣的所料,双方一直战到下午,随着城内突然升起的一股骚乱,朱棣他们才破城而入。

这一战朱棣,朱高煦,朱能,张玉等都上阵肉搏,斩杀了近万余人才把整个东昌城控制在手中。

徐凯没有意外直接便降了。

他早就演烦了。

而剩下的都指挥们,像程暹,俞琪、赵浒、胡原、李英等人却一个个纠结的厉害,朱棣想要他们手上的兵,自然好言相劝,只不过这些人大多顾虑重重。

这一点其实朱棣也理解他们,同样也不想为难他们。

到最后,朱棣想了个法子。

只要他们乖乖的交出兵权,让他们旗下士卒心甘情愿给朱棣卖命,朱棣便承诺把他们送往北平,作壁上观。

意思很明显。

若是朱棣赢了,他们有功。

若是朱棣输了,到时候随便他们怎么和朱允炆狡辩,不管是说受到朱棣胁迫也好,还是被朱棣扣押在北平也罢,一切都随他们。

这法子一出,这些人顿时全部倒戈,纷纷承诺愿意配合朱棣。

毕竟谁愿意打这种仗。

叔侄俩抢皇位,和他们有个毛的关系,他们凭什么打生打死的。

更何况朱棣还是他们徐老大的女婿,朱允炆又是哪个?和他们关系很好嘛?他们要不是怕身上的职位被朱允炆撸掉,他们连战场都不想来。

再说,现下朱棣又出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他们不同意才见鬼了,所以一个个开心的甚至在商量着到北平后去哪喝一杯,去哪打打猎。

当然此刻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这些人都被朱棣活捉在了东昌城,可有些人却趁乱突围了出来,比如东昌卫指挥使张璞,以及高唐卫指挥使赵广。iquai.o

两人突围后,率着残军一路南下,路上两人心事重重的聊着天。

赵广开口道:“万万没有想到,局势逆转的这么快,我看燕王已成气候,之后皇上再想对付怕是难了。”

张璞没有说话,重重的叹了口气。

赵广突然反应过来:“对了张兄,你这样逃出来,你家里人怎么办?”

张璞回望了一眼住了许多年的东昌城,收回眼神后,开口道:“说实话,我早就觉得山东不安稳,所以早早便把一家人安排到了山脚下的一座庄子里,所以她们倒是无妨。”

说到这里,张璞话锋一转道:“赵兄,咱们相识多年,也一直并肩作战,接下来不知你有何打算和想法?”

“找盛庸大将军去啊,还能有什么想法…”说着说着,赵广反应过来了:“你不会另有什么想法吧。”

张璞沉默了一会儿。

当赵广憋不住打算再次开口询问的时候,张璞这才再次开口说道:“仗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