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七章 仓惶大败退(2/3)

手中兵力一下子宽裕起来,终于是能够行动,不用再焦躁不安地等下去了。

“苏克萨哈,李永芳,你们率三千人马最后启程,按照计划行事。”多尔衮心头在流血,声音还力求保持得镇定沉着。

所谓的计划,就是破坏。建虏定都沉阳,也是经过了不少建设的。比如汗宫,比如府宅。

既然已经保不住了,多尔衮也不会留给敌人,建好的,带不走的,统统地付之一炬。

这项摧毁计划准备在军民撤离沉阳几十里路后,再开始执行。以免冲天的烟火,给敌人提前发出信号,能够放心地向沉阳开进。

同时,也避免撤退的军民在情绪上更加低落。眼不见为净,自欺欺人而已。

还有一项工作,多尔衮没有当众宣布,那就是挖坟掘墓,抬上老奴的棺材,一一起逃出辽东。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老奴是万万没有想到,他闭眼嗝屁之后,竟然还有此劫。可惜,就算他能从棺材里跳出来,也改变不了什么了。

各人都领命下去,多尔衮留下阿济格,又说了一番话,才散去。

整个沉阳城立刻喧嚣混乱起来,多铎先率领一万精骑,出了东门,全速向抚顺前进,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保证退路不断。

紧接着出城的,则是已经待命而发的部众。

携家带口的旗人,骑马的、驾车的,还的挑担推车的包衣奴才,仓惶而行,哭叫、吵闹、喝斥等声音交织一起,不绝于耳。

虽然多尔衮早就在北迁部众,但这大规模撤退得还是很急,这是多数建虏所没有料到的。飞骑团插入纵深烧杀破坏的消息,才传到沉阳两天。

也就是说,建虏的准备时间也就两天。城内的还好说,周边的还在往沉阳集中,可能还有一些人并没有意识到形势已经非常危急。

多尔衮等奴酋却知道撤退之路充满危险,如果只是军队还好,建虏多是骑兵,在速度上要快于东江军的步兵。

可带着部众,还有粮草物资,在东江军的追击下,很难全身而退。他们也只能寄希望于争取的这点时间,是一天,还是半天,却是说不定。

多尔衮心情沉重地走在汗宫内,这里的房屋建筑,这里的树木花草,很快就会变为残垣断壁和一片灰尽。

从起兵叛明,到横扫辽东,再到狼狈窜逃,不过是十余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起浮变化,如同做了一场梦。

“再也没有了重返辽东的机会啦!”多尔衮眯着眼睛,望着汗王宫殿,内心痛楚,即便再不甘心,却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东江军的目标只是收复整个辽东?多尔衮可不这么看。

如果只是毛文龙,兴许还有这种可能。可郭大靖呢,一个年轻有为的将领,岂会没有进取之心?

也就是说,退出辽东还不安全,连建州也难以成为立足之地。退到海西,甚至是更远的北方,兴许才能有休养生息的安全保证。

当然,这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工作。多尔衮相信,东江军收复全辽后,也需要休整经营。

至少,从现在的辽南基地运输粮草物资,以支持东江军向北拓展,还是很困难的事情。

“汗王。”苏克萨哈赶来汇报,“奴才已经在城内布置完毕,请汗王启驾。”

城内放置了引火之物,现在轮到汗宫了。苏克萨哈劝走多尔衮,才好带人继续自毁的工作。

多尔衮点了点头,说道:“敌人尚未出现,你也不用着急。骑兵的速度快,敌人想追,也是追不上的。”

“奴才晓得,会亲率骑兵前往河岸监视。”苏克萨哈自然知道多尔衮的意思,那就是自毁计划尽量晚点实施,迷惑敌人,争取时间。

毕竟,敌人也不知道沉阳城才已经近乎空城,还是要谨慎小心地上岸侦察,缓缓推进。

如果自毁计划太早开始,敌人望见烟火,自然能够猜出大概,便敢于放心前进,甚至是开始穷追。

多尔衮又慰勉了几句,才在侍卫的陪同下,出了汗宫,骑马而去。

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不舍,行出很远,多尔衮再次回头张望,高大的汗宫还矗立在那里,可很快就会在火焰中坍塌烧毁。

重重地叹了口气,多尔衮回过头去,马上加鞭,一路疾驰。

………………

辽阳光复的捷报,以最快的速度送至京师,又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北京,再次掀起了民众的欢庆。

辽东尚在明朝统治之中的时候,辽阳的地位高于沉阳,相当于辽东的统治中心。所以,光复辽阳的意义,在军民的心目中,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攻克鞍山驿刚几天,连十日都不到吧,东江军便围攻辽阳,一举破城,令人惊叹啊!”

“听说是郭大靖率军围住了辽阳城,却又攻城乏术,毛文龙不得不亲临指挥,才攻破辽阳,斩首数万,获此大捷。”

中年酒客煞有介事地说着,引来旁人的目光,更显得他深悉内幕,不由得显出几分自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