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得地失人,抛石机(2/3)

运输特殊的坚石,以便击毁城墙。

当然,郭大靖要造的是轻型抛石机,能扔地雷或普通石头就够了。知识上的欠缺,影响不大。

回到营地,郭大靖便带着木匠们忙碌起来。也没画图纸,就是连比划带说明,先造出来试验了再改进。

郭大靖想得还是比较正确的,抛石机的构造并不复杂,基本框架是固定的。

框架的轴上连接可活动的长臂,长臂一端是装载抛掷物的弹袋,另一端可用绳索用人牵拉,也可用配重式。

配重式抛石机要稍微复杂一些,且在使用时要先将长臂拉下来,比人力牵引降低了抛射效率。

但郭大靖早已经作了选择,就造配重式的。

一来配重式的射程和抛掷物重量,都比人力牵拉能提升不少其次,配重式的落点比较固定,人力牵引则不好掌握。

在制造过程中,郭大靖又简化了工作。配重在五六百斤左右的话,将长臂拉下就不用绞盘,用人力也能完成。

反正,郭大靖就是要一个快,快造快用。时间不等人,容不得太过精细。

很多士兵也被调来听用,粗活儿他们干,细活儿则交给木匠,这大大加快了制造的速度。

日近黄昏时,一架简陋的抛石机终于造了出来,有些木头上连树皮都没刮去,说是粗制也不为过。

郭大靖心急难耐,指挥着人员把抛石机抬到空旷处。没办法,就图个快,连轮子都没安。

“先来三百斤。”郭大靖还是挺小心,怕配重加得太多,抛石机再散架了。

三百多斤的配重,二十斤左右的抛掷物,全部准备就绪后,郭大靖亲自砸开了钩子。

配重一端猛然落下,长臂摇动,在空中划着弧线,带动弹袋飞扬而起,抛掷物在最高点脱离了弹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斜抛着飞向远方。

呯!抛掷物在众人的目光中砸在雪地上,激起了雪尘。

“飞得挺远。”刘兴祚用力点了点头,取过弓箭,向着同一方向张弓射了出去。

当时建虏使用的强弓,四十五度角抛射的话,射程能达到两百余米。但箭到了这个距离,也没多大的杀伤力了。

所以,弓箭的有效射程通常在一百米左右,还得是比较厉害的弓箭手。

刘兴祚射出的这一箭,超过了抛石机的抛掷距离。但郭大靖估算,也就超出了四十来米。

嗯,大有希望啊!

郭大靖很是振奋,又让人把配重加到五百斤,再次进行了抛掷。还是不够,再加,八百斤!

很好,这次的抛掷距离与弓箭的已经十分接近。也就是说,差不多有两百米。

郭大靖嘿嘿笑了起来,说道:“再造得精细一些,还能抛得更远。”

其实,古代的抛石机所抛掷的重物,轻的也在五六十斤,射程能达到两百多米。郭大靖指挥制造的山寨粗制货,差不多的距离,却只能扔二十斤左右。

可郭大靖没有这个觉悟,却是沾沾自喜。关键他也没指望用抛石机攻城,而是砸人。

二十斤怎么了,他还想着用十块两斤左右的石头呢。

一架抛石机扔十块,十架就是百块,几十架的话你见过几百块石头密密麻麻地掠过天空,覆盖式砸人的壮观景象嘛?

当然,石头越重,杀伤力越大。就算是顶着盾牌,二十斤的石头咣当一下子,也能砸趴吧?

具体的可以参见高空落物的危害:花盆从10楼坠下,杀伤力堪比枪击鸡蛋从18楼抛下,能砸破人的头骨西瓜皮

刘兴祚不知道郭大靖想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数据,却也为抛石机的威力感到惊讶和振奋。

进攻不太适合,但在防守阵地后布放上足够数量的抛石机,千雷或万石齐发的话,那是相当的壮观!

用力拍了拍郭大靖的肩膀,刘兴祚伸出了大拇指,赞道:“厉害,这又是那位高人教的?尊姓大名可否告知?”

郭大靖也是激动兴奋,脱口而出:“牛顿,专门研究运动的。”

刘兴祚眨巴眨巴眼睛,甚是迷惑和不解。看郭大靖的神态,不象瞎编胡说。可这名字,怪异得很,更是从没听说过。

郭大靖也意识到失措,冲着愕然发愣的刘兴祚嘿嘿一笑,露出两颗白牙。

刘兴祚无奈地摇了摇头,不想再套话了。说是胡编乱造吧,可还有点象真的,把他自己都弄糊涂了。

郭大靖装伤充愣,反正别人听不懂。

胡混过去之后,便让工匠们再计量下尺寸,就按这个规格制造。他则继续试验,掌握不同重量的配重和抛掷物的射程,记录大致的落点。

精确是谈不上的,误差在十几米也都能接受,反正也不是精准打击。

郭大靖乐此不疲,看着石头一块块在空中掠过,重重地砸在雪地上,成就感满满。

终于,在配重加到一千五百斤的时候,粗制的抛石机被玩儿坏了。

“没得玩儿啦!”郭大靖向着刘兴祚摊开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