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53章 佛门汉化之路(2/2)

人严遵《老子指归》之说,以“本无”来说明般若的“空性”,引老庄“有”“无”之论入般若学中。

佛教在印度原来只是沙门主义的一种,初入中国时系统经论很少,因为得到中土玄学的弥缝,才转而变得更加强大。

原始佛门原本体论,经由支道林、竺法汰、道安等人,将玄学中老庄所言的道物、有无、本末、体用等本体论的探讨,引入佛门中,形成了中土佛门特有的佛门思想,而有别于印度佛门。

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中土密宗这些都是借了中国宗教文化成型,其中天台宗、禅宗都是地道国货。

禅定方法也是在中国重编。想要原汁原味恒河水产,那烂陀那地方都快找不到了,小乘论师可能还有点遗传。

单靠佛门一己之力是很难完成这一工程浩大任务的,所以在汉化过程中,佛门还吸纳了一些转投佛门之人,这些人有儒,有道,有了这些精通汉学的人,佛门才得以顺利传教。

佛门当初迫于形式,接纳了这些人,但在内部,对于这些半道来投,没有明确师承的人并不是很信任,导致这些人在内部的地位并不算特别高

但因为这些投诚派有着很强大的势力,所以佛门正统派也没有和他们撕破脸皮,双方保持着面上的友好关系。

其中,投诚派的领袖就是慈航静斋和静念禅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