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八章 基辅会战(7)(2/3)

七百米米长的高高耸立的大桥,桥上马车、小轿车和载重卡车来往不绝,川流不息。

这个小型战斗群的指挥官福佩尔中校激动地命令:“坦克前进!”德军迅速开进城。他们以寥寥数发炮弹便驱散了敌人,摧毁了敌人的载重卡车,接着穿过了广场。一名俄国俘虏被迫带领福佩尔中校及其先头坦克通过市区驶向大桥。当战斗群接近高高的、由四对桥墩支撑的大桥时,正好是十点点整。

守护大桥的苏军进行了抵抗,福佩尔中校命令其先头装甲部队以宽正面队形驶向大桥。工兵排长施特克少尉搭乘人员输送车冒着敌人机枪和步枪火力,冲向大桥,在离大桥不远的地方,这位少尉和四个工兵跳下了车。他们上桥后,便开始在桥板上搜寻苏军为破坏桥梁而设置的炸药包。苏军发现了他们的企图,遂以火炮、轻武器和机枪对大桥进行射击。工兵们时而快速隐蔽,时而跃身向前,终于找到了第一个炸药包,接着又找到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他们把炸药包从隐藏处拽出来,投人高高的拱形桥孔下的水中。敌人又开火了,工兵们只好再次隐蔽起来。敌人炮弹随时都可能击中炸药包,从而将大桥炸得粉碎。

福佩尔中校等不及了。他命令坦克冲过大桥。坦克隆隆驶上大桥,从正在作业的工兵身旁急驶而过。士官博罗夫策克驾驶他的-型坦克首先到达了杰斯纳河南岸。十一时,德军坦克到达了大桥对面。他们马上通过无线电向团和师报告了这一战绩。第六装甲团团长施密特-奥特中校立即命令所属各部向大桥方向开进。此后不久,莫德尔中将来到大桥。他发现这一突袭行动所带来的战略利益。遂命令扩大桥头堡,以夺得尽可能大的地域。

八月二十七日拂晓,第三装甲师继续向前推进,横穿基辅-布良斯克铁路线,占领了沃罗涅日西面的高地。该师的另一战斗群在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以南的皮罗戈夫卡附近建立了第二个桥头堡。它的西南方向,由普拉格曼少校指挥的第十摩托化步兵师的一个战斗群建立了第三个桥头堡,并占领了奥博隆耶。第四十连第三排乘橡皮艇渡过了河。

第二装甲集团军以突袭方式夺取了三个重要地点,为继续向南实施突击创造了条件。古德里安急忙赶到第二十四摩托化军,他想利用一下面前的这一有利时机。第二十四摩托化军似乎已楔入敌人的一个缺口,准备一直向前推进并达成突贯。

但古德里安的手脚被束缚住了。他充其量只有两个军,而且其中第四十七摩托化军还得负责掩护第二十四摩托化军的东翼,抗击敌人越来越强的反突击,从一开始,他就想前调他的第四十六摩托化军,但这一建议被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和陆军总司令部否决了,当他主张在杰斯纳河东面以攻而不是以守来对付敌人时,陆军总司令部甚至对这位久经考验的装甲兵指挥官进行了指责,陆军总司令部和集团军群不同意“助跑运动古德里安的战斗行动犹如体育运动中爆发动作前的助势动作,故得此名。”——这是它们对古德里安所计划的战斗行动的称呼。直到八月三十一日,当古德里安再次恳求将第四十六摩托化军拔给他时,陆军总司令部才作了让步,将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派往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将第一骑兵师和党卫军“帝国”师调到第二十四摩托化军的右翼。

八月的最后一天,第二装甲集团军的第二十四摩托化军占领了一个大型桥头堡,它从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经索比奇,一直延伸到科罗普。由于连续的进攻和敌人日益增强的抵抗,该军的装甲实力迅速下降。第三装甲师仅剩下三十多辆可使用的战斗车辆,位于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桥头堡中的第四装甲师还剩下五十多辆。强大的第一高射炮兵军(冯·阿克斯特尔姆高射炮兵上将)的前调,是对第二十四摩托化军及时有力的加强。在抵御苏军坦克冲击时,重型高炮连常常是最后的救兵。

在这个时候,南方集团军群的第六、十七集团军和武装党卫军第一装甲军均已占领可直捣东乌克兰心脏的出发地区。在第六和第十七集团军的后面,数量庞大的东南集团军群正在跟进,这样,德国陆军就完成最高统帅部于八月二十一日为其拟定的关于改变主攻方向的计划。指望由此而一举决定战局的胜负。冯·龙德施泰特元帅和古德里安大将是最高统帅部这一指令的卓有成效的执行者,而冯·布劳奇元帅和哈尔德大将此时对这一指令能否行通还深表怀疑。

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的计划最后却被一个谁都料想不到的人实行了,这个人就是斯大林。斯大林和他的总参谋部八月底发现,德军似已放弃对莫斯科的突击,将进攻方向转向了乌克兰。新组建的、由叶廖缅科中将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相当强大,足以坚守住远远向西延伸的莫斯科防御圈的左翼阵地。自八月二十六日起,该方面军对德第二装甲集群的东翼连续实施了突击。

现在,斯大林做出了一项对我军取得基辅会战的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决定。八月底,他命令“西南方面军”立即停止撤退。部队要返回原地,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杰斯纳河、苏拉河和第聂伯河防线。正在撤向东部顿涅茨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