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章 威逼(3)(2/4)

出的骗人东西,原来是前一天在柏林德国外交部由戈林、牛赖特和威兹萨克草拟出来的。戈林把它拿去给希特勒看,希特勒说可以。于是马上就由施密特博士译成法文送给意大利大使阿托利科,阿托利科把它全文用电话传到罗马,那位意大利独裁者,在要上火车赴慕尼黑之前刚刚收到。这样,所谓"意大利建议"不但成为这次非正式会议上的唯一议程,而且成为后来慕尼黑协定的基本条款,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在柏林制造出的德国建议。

建议的措词同希特勒被拒绝的戈德斯堡要求极为相似,因此上述事实本来似乎应当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对达拉 第和张伯伦或者现在随他们来开会的英法驻德大使来说,却并不是如此。法国总理"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说它是本着客观和现实的精神提出来的;英国首相也"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并且宣称他本人也想到过一个同这个建议相似的解决办法。至于汉德逊大使,他认为墨索里尼"巧妙地结合了希特勒的建议和英法建议而作为他自己的建议提了出来";弗朗索瓦-庞赛大使的印象是,与会者是根据由霍拉斯?威尔逊起草的一项英国备忘录在进行工作。这些不惜一切代价一心只想姑息的英法政治家与外交家竟然如此愚蠢,容易上当受骗!

既然"意大利建议受到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剩下的就只有少数细节还要推敲了。

这个时候,过去是商人出身而且又曾任过财政大臣的张伯伦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希特勒先生,墨索里尼先生,我想知道想知道在苏台德区的公有财产转交给德国以后,由谁来赔偿捷克政府。”

“根本不给什么赔偿,这么多年以前,捷克人压榨着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留下来的东西理应留给那些日耳曼人作为补偿,捷克人迁出苏台德地区,连一个牲畜都不能带走”希特勒蛮横的说道。

听了希特勒蛮横的话,就算脾气再好,张伯伦也忍不住了乐,反问道“难道这是说,农民要被逐出,而他们的牲畜倒要被留下吗?”

眼见双方有吵起来的架势,坐在希特勒后面的林威站起来打圆场道“诸位先生,你们在各自的国家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处理,时间太宝贵了,不能浪费在这些细枝末节上”。

张伯伦一听,马上借坡下驴,不再提这件事。

张伯伦开头确也曾坚持应当有一个捷克代表出席,或者至少用他的话来说,"随叫随到"。但是希特勒寸步不让。他不允许有任何捷克人在他面前。最后,张伯伦还是赢得了一个小小的让步。大家同意,像首相所建议的那样,可以有一位捷克代表等在隔壁房间里,随叫随到。

既然大家对这份协议都没有意见,剩下的事情就是签约了。在那天下午会议上,果然来了两个捷克代表,一个是捷克驻柏林公使伏伊特赫?马斯特尼,一个是布拉格外交部的休伯特?马萨里克博士,他们被带进隔壁一个房间里。

直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大家把酒言欢的时候,已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两位捷克代表才被张伯伦想起来。这两个郁郁不乐的捷克人给带去见首相忠实的顾问霍拉斯?威尔逊爵士。霍拉斯?威尔逊爵士这两个捷克人,不禁心中升起一股同情,如果可能的话,霍拉斯?威尔逊爵士真不想干这种伤人的活,不过在国家利益面前,霍拉斯?威尔逊爵士还是硬下心肠说道“英法德意四国已经就苏台德地区的所有权,作出了决断,捷克斯洛伐克应该撤出苏台德地区”,说着交给他们一张捷克人应立即撤出苏台德区的地图。

当两个捷克使者想提出抗议的时候,那位英国外交官打断了他们的话头就走了。两个捷克人继续向跟他们在一起的阿希东-格瓦特金表示抗议,然而一点用处都没有。

阿希东-格瓦特金抬腿刚要走,有停了下来,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要是不接受的话,就得完全单独去同德国人打交道。也许法国人同你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讲得客气一点,不过你们可以相信我,他们同我们的看法是一样的。他们不想管你们的事!”虽然这话必然使两位捷克使者十分伤心,但说的却是老实话。

7月30日凌晨刚敲过一点,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 第就按这个次序在慕尼黑协定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协定规定德**队将如希特勒过去一再预言的那样,在10月1日进军捷克斯洛伐克,并且在8月10日完成对苏台德区的占领。希特勒已经得到他在戈德斯堡所想得到的东西了。

与此同时,德国人与意大利人则在元首大楼用香槟酒和各种佳肴欢庆胜利。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是彻底的获得了胜利。

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屈从希特勒的要求,并把人民的情绪引向指定的方向,就是宣称苏联不遵守它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的相互援助协定。事实上,这倒还真是冤枉了苏联人,虽然苏德在一战后有过短暂的蜜月期,但是当德国真正开始强大的时候,苏联人立马感到芒刺在背,遏制还来不及,怎么会配合。要不是中间还隔着波兰人,这两个国家共同的仇敌,早就先干起来了。当时苏联政府都明确表达了苏联决心履行盟国义务的坚定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