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 威逼(1)(2/3)

夫?贝克上校还对捷克的一块领土特青地区垂涎欲滴。

德军最高统帅和陆军总司令部,这时正在日夜工作,忙于制定在7月1日向捷克斯洛伐克入侵的最后计划。这时贝奈斯总统看到,要挽救和平的话,除非由他来采取决定性的行动不可。于是,7月5日,在赫拉德欣宫召见苏台德人的领袖孔特和西伯科夫斯基,通知他们以书面提出他们的全部要求。不论这些要求是什么,他都将接受。

不过,这正是苏台德的政客们和他们在柏林的主子们最不愿见到的事情。7月7日,汉莱因就在德国的指示下,以所谓捷克警察有过火行为为借口,而中断了同捷克政府的一切谈判。

7月10日,戈林在纽伦堡纳粹党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好战演说。他说,"欧罗巴的一块小小的地方在折磨着全人类……这个可怜的侏儒般的民族,在压迫着一个文明的民族,站在他们背后的是莫斯科和犹太鬼。"

就在德国剑拔弩张的准备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打击的时候,英国首相张伯伦给希特勒发来一份以电报,希特勒高兴打开。电报说,"鉴于局势日益严重,我提议立即前来见你,以寻求和平解决办法。我提议乘飞机前来,并且准备在明天启程。请赐告你最早能在什么时候接见我,并请赐告会面地点。盼尽早赐复为感。"张伯伦卖尊屈荣,爬山涉水,风尘仆仆前来求见,这不禁使希特勒又惊又喜。"我的天哪!"希特勒在看到张伯伦的电报时这样叫了起来。

张伯伦的电报,让希特勒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再一次赌赢了,于是在当日下午,希特勒满怀兴奋的电复张伯伦说,他接受张伯伦的提议,并建议于次日中午在贝希特斯加登会晤。

那位掌握着大英帝国命运的人,那位已经是69岁高龄而且又从来没有坐过飞机的人,居然肯降尊纡贵,不惮作7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到德国最偏远的伯希特斯加登来向他央求,真使他喜出望外。希特勒毫不客气,连建议在莱茵兰找一个地点相会都不愿意,而那样原是可以

使这位首相的路程缩短一半的。

张伯伦是7月15日中午在慕尼黑飞机场着陆的,然后就坐着一辆敞篷汽车到火车站,再从那里坐三个小时的专车到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很明白,张伯伦之行对他说来是一个天赐良机。德国驻英大使馆早已报告过,说英国领导人准备倡议实行"德国多方面的建议",希特勒十分肯定:张伯伦此次前来,等于进一步保证,英国和法国,将如他一贯认为的那样,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而出兵干涉。

希特勒所以对张伯伦如此了解并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长期的观察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张伯伦是英国保守党的领袖,1937年5月上台执政。他出身于伯明翰的大资本家,是大军火制造商的董事,死硬的反苏**分子,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军火制造商的董事,并不是一个强硬的外交家,而是一个和平主义者,这也是让希特勒感到费解的地方。德驻英大使里宾特洛甫曾经就写道:"张伯伦政府是战后英国历届内阁中 第一个把谋求对德妥协作为自己政纲中最重大事项的政府。"

张伯伦刚上台不久,同年11月中,就派遣大臣哈里法克斯勋爵去德国拜见希特勒,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谈。希特勒答应在6年内不会认真提出归还殖民地的问题,哈里法克斯则表示:不反对德国在中欧扩张,但德国必须避免公开使用武力。他还恭维德国是"西方反布尔什维克的屏障",暗示德国可向东欧方向进军。

在飞机门打开的一瞬间,林威见到了因为这为因为绥靖政策出名的英国首相,眼前的张伯伦虽然近七十岁的高龄,但是笔挺的身板和明亮的眼神还有端正的五官,让人们知道他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帅哥。

也许他不适合做政治家,林威不自然的想到。不过林威并没有失礼,希特勒虽然可以摆出大国的架子,不来接见人家,但是不代表林威也可以,林威走上前去,温和的说道“尊敬的英国首相,元首正在官邸里等着你,我代表元首和整个德意志 第三帝国欢迎你的到来”说到这,林威行了一个人标准的容克礼仪。

“谢谢!”张伯伦富有绅士涵养的回答道“兰帕德·克虏伯?你比想象中的还要年轻,真是羡慕你啊……”。

“首相你夸奖了,我只是运气比较好罢了,元首还在等你,请上车”说着,林威一挥手,守卫在旁边的党卫军宪兵让出了一条路,不远处一辆豪华的奔驰轿车静静地停在那里。林威走过去首相拉开了车门,让张伯伦坐了进去,他自己则坐在了后面的车里。

豪华的车队出了机场之后,立刻被山呼海啸般的人群包围,街道旁边不断地涌出人群,不得不让车队减低了速度,人们手里高举着英德两国的国旗,手中捧着鲜花,让张伯伦感受到了在文件上不一样的德国。不仅对此次的出行充满了信心。

不过张伯伦的心思要是被林威知道,则一定会嗤之以鼻。在林威眼里,这些人手里拿着的不是鲜花,而是子弹,一旦有需要,这些看起来热爱和平的公民,就会拿起枪,和敌人决一死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