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63.奖学金(2/2)

;英语老师建议大家每天背几个单词一点短语,写一点小短文;还有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老师们……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都是“不会占用大家多少时间,每天只抽出来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之类的,开始还不觉得,回头一算,发现也只剩下了睡觉时间。

小学的寒假作业从来没有这么多,六年级更是一个没有作业的暑假。初次品尝到一中假期生活的学生哀嚎不已,孙莲算了一算,自己要背回家的书真的非常多非常重。

好在还有奖学金可以安慰她的心灵,虽然只是三等的两百块。不过这可是她两辈子第一次靠学习赚到的钱!意识到时她还算冷静,但等千真万确地拿到手,孙莲才发觉自己高兴得简直要跳到房顶上去!

而且除了钱之外,学校还发了配套的奖状。本来孙莲还犹豫要不要把奖学金的事情跟父母说,结果一看见这张镶着金边的奖状,所有的犹豫不决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可是奖状呀!能贴在家里墙上的东西!”孙莲抱着奖状,心底有一百只麻雀在跳舞。如果不是顾忌身旁还有人,她简直想把脸贴在纸面上来回蹭。

也难怪她这么兴奋,这是她从小就很羡慕过的只属于“别人家的孩子”的东西。虽然重生之后他的成绩一路走高,但四年级花费在跳级上了,六年级考完就毕业;作为一个准学霸,孙莲还是第一次拿到这种传说中好学生必备的证明。

她想象着父母将它贴在客厅墙上,有事没事就向客人炫耀一番的场景,嘴巴就得瑟得都快要裂到耳根上。这次回去大院,邻居再对着她喊“大学生”,他也敢昂头挺胸地答应一声了。

这是荣耀,是证明,是她的存在感与底气。哪怕下学期孙志强克扣她两百块,她也要把这张纸糊到所有人脸上!

事情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当天孙莲便怀揣着两张百元大钞和一卷奖状,欢天喜地地回了家。

后续证明,孙莲对自己家里人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这张奖状确实在家里掀起了一股小风浪。

先是王桂香乐呵呵地举着它在屋里不停转来转去,不知道要把奖状贴到什么地方。最后比划了半天,终于决定贴在冰箱旁边的白墙上。而当孙莲拿出那两张百元钞说是学校发的后,一家人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孙志强难得地向孙老太太夸耀自己女儿:“您老看人家小孩,上学都往外掏钱。您这孙女可特让人省心,学半年回来还往家里拿钱。”

连三婶也在旁边帮腔:“可不是吗?尤其有些小孩,最怕的就是钱掏出去了,学得却不怎样。”说着便上来抓孙莲的手,满身都是亲热劲儿,“等回头大毛上学了,你可要好好教教弟弟,争取咱家能再出个像你一样争气的!”

她说得热络,孙莲也听得明白:这是要从现在就好好拉拢感情,等两年便有免费的家教可以用了。

连孙莲都听明白了,孙老太太自然也不会含糊。虽然她是十二分地看不上这孙女,觉得即便上学好,也与老孙家没什么关系。但想着后面还有两个小的需要人带,若是家里的姐姐有本事,倒也能为俩小子做一把助力。

这会三儿媳妇已经把话说在了外面,她也便觉得有几分道理。此时看着孙女的模样也顺眼不少——可能是城里的水土就是比涂县养人,原本黑不拉几的小丫头,几个月下来确实越发白净起来。

孙老太太便罕见地给了好脸色,挤作一团的皱纹里也绽放出一片慈祥。

“是老孙家的好孩子。”她笑容满面地说,“自己好好学,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帮衬家里人。”

孙莲吃了她这百年一遇的糖衣炮弹,腻得嗓子眼都发闷。面上还要保持和气,便都不咸不淡地应诺下来。

反正说好话又不要钱,没必要自己找不自在。

就在这样一片和乐融融的气氛里,孙莲《晋·江·文·学·城·独·家·首·发》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