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苏德结合的产物——米格问世(1/2)
中华帝国和德联的大规模军备竞赛拉开序幕后,除了在核力量的对抗上面外,常规力量对抗最激烈的便是制空权的争夺。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华帝国空军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稳坐第一宝座已经很久了,全世界各国的空军力量都无法同其对抗。
二战初期,纳粹空军一度被认为可以挑战中华帝国空军的第一宝座。原因是纳粹空军成为世界第二个研制和成功批量生产喷气式战斗,一度被同盟国家看好可以挑战中华帝国空军的力量。
但最终纳粹空军的me262喷气式战斗都不敌中华帝国的j-11火雕喷气式战斗,成为纳粹空军未能打赢二战的重要原因之一。me262不敌j-11,表现在德国人在喷气式飞流线型设计上面的不足和发动技术的不过关两大主要因素造成的。
二战后,纳粹空军为了不再吃j-11的苦头,积极进行新式喷气式战斗的研发工作。不过,纳粹空军自己的飞制造厂一直没有拿出令人满意的产品出来。容克、德赛斯密特、福克等飞公司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所推出来的喷气式战斗一直都没有通过纳粹空间的测试,这让希特勒非常恼火。
在关键时刻,苏联的灭亡给德联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希特勒不得不承认苏联人有着非常高超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他们后来者居上,竟然在很多方面都超过德国科学家们,甚至有直追中华帝国的科技水平积累。
早在苏联时代,苏联人在二战期间见识到中华帝国的j11战斗的强悍作战能力时,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便着苏联科学家进行研究和山寨。由于当时中华帝国将苏联视为盟友,因此很多苏联空军飞行员得以试飞过j11战,苏联地勤人员甚至一起跟中华帝国的师们维护j11战。从中,苏联人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为此后苏联开发喷气式战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原苏联的米高扬飞公司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早在二战期间,米高扬个公司便开发设计了苏联特色的米格系列战斗。
一开始,苏联人不服气中华帝国提出的螺旋桨式战斗达到750千米每小时速度以上时会碰上速度瓶颈的论断,苏联人为此开发了多个型号的螺旋桨式战斗,用来否定中华帝国的论断。
但很快苏联人就发现他们真的错了,他们陆续开发的意在提升螺旋桨式战斗速度的新式战碰到了中华帝国提出的有关难题。例如为了使飞飞得快一些,能够赶上中华帝国的j11战斗速度,苏联人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提高发动的功率。但是,当航空活塞式发动的功率大到足以使飞速度达到750公里/小时左右时,要想把飞速度再提高一些就很因难了。一方面,因为螺旋桨的转速并不是无限的。另一面,当飞速度快到螺旋桨相对于空气的运动速度接近音速时,螺旋桨前便产生一种空气波,像船在水面高速前进时出现的船头波一样,称为“激波”。这种激波引起的阻力很大,使螺旋桨的效率立即急遽下降。不管发动的功率多大,飞仍然飞不快。因此,要使飞飞得快,达到音速,活塞式发动是无能为力的。
而喷气式飞就不同了。喷气发动是靠空气和汽油燃烧,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向后喷射,产生推力使飞前进。由于高速喷射气流直接产生反作用力推动飞飞行,不像螺旋桨飞高速飞行时效率反会下降,所以喷气式飞特别适于高速飞行。
苏联人终于放弃了他们的执着,承认他们无法将螺旋桨战的速度提升至快过音速。但这不代表他们放弃追赶中华帝国空军的步伐,相反,苏联人通过这次教训,开始全面向中华帝国虚心学习。很多苏联航空专家得以在中苏蜜月期间到中华帝国各大航空学院和飞公司进行考察和培训,为后来苏联的喷气式战科研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随着苏联灭亡,米高扬等飞公司并入了德联,划归纳粹空军管辖。
其中米高扬公司正在开发当中的米格-9战斗入选纳粹空军重点培养对象。
当然,纳粹空军选择米高扬公司的真正原因是米格9的设计类似于纳粹空军服役的me262战斗,其发动也是仿制德国bmg-9的气动布局类似老式活塞飞,喷气发动放在前身下部,前三点起落架,翼为平直中单翼,头部装三门炮,炮管伸在身外。最大起飞重量5501千克,最大平飞速度08马赫,实用升限12800米,航程1100公里,武器系统为1门37毫米航炮,2门23毫米航炮。
由于米格9的姓能比德联其他厂家研发的型号都要先进,鉴于中华帝国庞大的军事压力,约1500架j11战斗部署到北约周边地区,迫使德联做出应对。
因此,到1946年3月第一架米格9喷气式战斗原型首飞成功后,希特勒立即下令生产1000架米格九战的命令,使其成为德联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狼性老公缠绵不休
私人瑜伽教练
天后她是大神棍
开局签到如来神掌
初婚有刺
重生之香途
乱世错爱
作为反派的我抓了女主角,尚好?
拱手江河讨你欢
都不宠女儿是吧?我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