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093章(3/3)

发展,朝廷建立了专门的水军,用来抵御沿海的海盗保护沿海百姓,等到海船在外面转了一圈带回大笔财富时,整个朝堂哗然了,他们没想到海外这么富裕,也让大夏的商人看到了海外的商机。

但随即对外通商衙门的正式成立,让对外通商纳入正轨,该衙门就是由陶元景牵头组成,最后成为朝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给朝廷的国库贡献了非常丰厚的财富,让摄政王连年降低百姓的税收,再加入找到几样产量极高的粮种在大夏推广开来,百姓的日子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好。

元景凭此功绩官位再度得到提升,逐步地爬到能站在穆成安身边的位置上,担当起小皇子老师的同时,又在穆成安支持下成立了皇家学院,并向各行省推广开来,真正实现有教无类。

通过海贸,如今朝廷非常富裕,所以有钱砸在教育上面,元景还将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女童身上,成立了专门的女子学堂,同样是从京城往外辐射推广,虽然起初遭到排斥,但只要起了个开头,会逐步地被大众接受。

对小皇帝的教育元景也是兢兢业业,他不希望将来小皇帝与摄政王有对上的一日,小皇帝也依元景的愿望,在他与穆成安的教育下长大,尤其是元景来自后世的许多观念让小皇帝的眼界变得宽广,让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当小皇帝二十岁那年大婚之后,穆成安就将朝政交到了皇帝手上,元景依旧在朝堂上担着要职,而穆成安则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军队,同时领兵出征扫清大夏四周的边患,让大夏再不受外族的骚扰。

不是没人在皇帝耳边念叨不该再让镇北王掌兵,镇北王狼子野心,说是还政于皇帝,但只要兵权一日不放手,就随时可能取而代之。

说实话皇帝原本也的确有些不安,但对镇北王的感情却挺深,元景教导他的这几年的工夫没白费,镇北王在皇帝心目中是如师如父的存在,也是皇帝崇拜的对象,他希望有一日能像镇北王一样强大,带领大夏走向盛世。

但他参与进了皇家军事学院的成立和工作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明白镇北王的用意,皇家军事学院就是为大夏培养武将的,而培养出来的武将,忠于的是朝廷和大夏的百姓,而非忠于镇北王一人,可以说,皇家军事学院的建立,最先打破的就是镇北军的权威。

所以有元景配合,皇帝扛住了所有的反对声,站在了镇北王身后支持他的一系列动作。

当大夏周边肃清时,回到朝堂的穆成安,干脆利落地交出了兵权,转身进了军事学院当一名授课老师,等到元景四十岁那年,正是壮年的时候,跌破所有大臣的眼睛,他居然也向皇帝辞官,希望能进入皇家学院担当教职一席。

要知道此时元景已做到了一品大员的位置上,并获封靖海侯爵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最壮年的年纪说退就退了,皇帝几次挽留,可元景态度坚决,皇帝只得作罢,将皇家学院院长的位置交给了他。

这时候,陶元泽也早早进入了朝堂,他最后真的走的是武将这条路,比起元景,他在读书上少了几根脑筋,但在兵法与习武上却颇有天分,穆成安领兵在征战时,他也加入进去了,并获得不少战功,回到京城后又进入军事学院进修,毕业后得到皇帝的重用。

陶元泽娶妻后在长辈的期盼下,果然三年抱俩,最后生了四子三女,最小的儿子被抱到了元景身边,这时元景也有闲心养小孩了。

陶元泽的妻子没有任何怨言,随时都能见得到小儿子,何况抱到大伯膝下,将来能够继承大伯的爵位,谁能拒绝得了一个侯爵的爵位?

这一世老太太很长寿,一直活到了八十七岁高龄,才在儿孙的环绕下于睡梦中去世,没受半点病痛的折磨,她是笑着离开的,最让她放不下心的大孙孙,也终于有了孩子承欢膝下,而且大孙孙和镇北王比任何夫妻都来得恩爱,她没什么放心不下的了。

她可以去地下告诉没有福气的老头子了,她这辈子有最好的孙孙,让她活成了许多人羡慕妒忌的老太太,八十大寿就连皇帝也来给她做寿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