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31章 所谓格局(2/3)

明显,你赶紧的自由活动去吧,你们都去。”

“那……”

林小虎说,“有事打电话。”

三人不得不停下来,目送姚远和林书婷牵着手步入了商场。

没了一群人跟着,姚远和林书婷更像是外出逛街的大学生,连姚远都觉得轻松了不少。他一贯是反对和讨厌前呼后拥的,在他看来,靠表面功夫撑起来的气场气势太虚。

一如后世某些流量艺人外出,乌泱泱一堆人组成一个圈围着,不仅仅是对公共场所的一种不公平且违规的占有,其所体现出来的所谓的气场气势甚至不如村里高辈分的老人来到农村情报交易中心时的气场气势来得有质感。

透过其表面来看,某些流量艺人不如说是演技不在线的被剧本安排了人生的木偶。

这几天姚远一直在劝说林书婷跟着他一块去莫斯科,去看看莫斯科的红场和克林姆林宫,去托尔斯泰的故乡感受感受,林书婷犹豫许久之后,终究是放心不下学校的工作。

无奈之下,姚远只能作罢,林书婷明天要返回南港了,今天出来主要是买礼物,两边家里人的都要照顾到。

这一点姚远是很看重的,南港是非常讲究这方面礼节的地方,他们已经确定了关系,一些礼节是要做到的,如姚远估计没办法在端午节前回来,所以必须要提前把端午节的礼品什么的都准备好。

昨天已经把大件的都采购完毕了,今天主要是买首饰之类的小物件和衣物。

内地皮鞋、西装、夹克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香港人已经开始追求时尚和品牌许多年。

姚远他们村有个敢为天下先的人,前两年去上海做生意赚了一万多块钱,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没有人记得他是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了,但是,直到姚远四十多岁回村里的时候,还能听到有人说起村里第一套西装是他买的,花了一千多块钱。

80年代的一千多块钱,在农村,那是一户家庭一年的收入了!

按照“用家庭一年收入买一套西装”的方式来算购买力的话,三十年后的华夏大地,其购买力依然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无法比拟的。

由此证明80年代的万元户的含金量有多么高,购买力有多么强悍。

有人说80年代的一万元相当于2020年的一百万元,对比的其实是购买力,甚至后者是不如前者潇洒的。

因此,当姚远的资产达到数十亿华夏币的时候,已经是绝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了,并不是不能理解,而是压根没有概念了!

亿万富豪的家人所用的东西,当然要照着最好最贵的来。

姚远牵着林书婷的手直奔某国际大牌服装,结果走进店里的时候,立于左右的导购员只是含笑点点头,并无招待的意思。

起初姚远还觉得这样的方式比较轻松,是店铺刻意为之,毕竟被人带着看衣服容易被影响判断力。

让他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

他看中了几件夹克,老爹一个、岳父一个、林书婷的叔叔一个,就和林书婷说,“岳父大人在单位上班,穿这件纯黑的比较合适,款式也更稳重,二叔平时没什么机会穿便装,这件牛皮黄色的款式比较合适他,显年轻一些,我爹嘛,他就是工人风格,这件工装式夹克适合他。”

林书婷一笑,“你比我还懂,嗯,就这么安排,挺好的。”

姚远扭头从导购员说,“唔该,帮我罗尼三件。”

(劳驾,帮我拿这三件。)

林书婷拿出小便签,说,“你好,按照这三个尺寸拿。”

上面都写好了每个人的尺寸,准备工作做得很扎实。

圆脸的导游员慢慢走过来,带着职业笑容说,“你们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年的最新款,和欧美市场同时上市的。”

国际大牌对华夏的歧视已经暴露无遗,此时欧洲许多地区的天气还比较寒冷,这个时候在欧美市场上市新的冬装自然没问题,但是在已经很炎热的华夏香港同步上市是不合季节的。

这种歧视在一些国际大牌企业里,一直2015年都还存在,他们的服装板式和尺寸完全是按照欧美人的特点设计的,比如尺寸,他们从来不会针对华夏人的身材来考虑。

一些人视之为“欧美同步上市新品”为荣耀,实则是对华夏人赤裸裸的轻视和忽略。

姚远倒是还没往这方面想,人嘛,终究是脱离不了现实的,除非你有能力改变现实,让现实按照自己的想法走。

圆脸导购员这么一说,他反而是想起了尺寸问题,因为即便是欧美尺寸是根据白种人的身材来制定的,哪怕换算过来的是同尺寸,臂长、衣长、肩宽等等,也都不能符合华夏人的身材特点。

看见姚远在迟疑,圆脸导购员的内心继续自我演绎,轻飘飘地说,“二位,这三件衣服加起来需要六万多港币的……”

连林书婷都听出来了,人家这是在怀疑他们的购买力……

姚远怎么会和一个小姑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