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六百一十九 形式美与艺术美!(求订阅~)(3/3)

般。”

“像是著名的《赤壁图》,这幅偏向于风景的画作,山与船的体积偏右,那么为了达成对称,它的远景就会偏左,形成一种感官上的对称!”

“音乐其实也是同理,甚至于说,在音乐上,形式美的影响是会更大。”

李文音的话,让不少音乐家连连点头。

形式美确实非常重要,但艺术美同样重要,即使是到今日,在双方谁更重要一些的辩论上,很多学者依旧争执不下。

双方的这场争论,是可以让这些音乐家们收益良多的。

“比如音乐上的基础,律,便是基于最符合自然科学的一种定调。”

“其次,延伸到成品,即将这些音,变为曲的过程。”

“首先,音与音的递进,每一个乐段的开头结尾,和谐是永远离不开的论调,紧接着,音与音的对比,对称,和弦与重音之间的均衡,和弦与主体旋律,或者复调与主体之间的均衡,这些元素构建出的层次,起音与收音,和弦终止式的呼应,乐段与乐段中的衔接与延续,都是很重要的。”

李文音将音乐中的形式美学准则说的很详细。

“而这些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形式美学中,也注重独特性,即突破原有规律,标新立异,引人注意的小惊喜,小亮点,比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里的那不勒斯和弦的运用,这也是一种相互比较而形成的独特形式美。”

“与曲子呼应的配器所构成的音乐色彩,也是形式美的一种。”

“这些形式美的元素,构建了一个曲子,你会发现,这样的曲子打动人完全没什么问题,观众对于这类曲子的美学感受,其实就是形式美,哪怕观众不懂乐曲在写什么,但就是会感觉到美感!”

李文音耸了耸肩。

“就别说国外了,就比如我写的一些流行歌曲,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在唱什么,但粉丝们很显然就是觉得好听,听不懂也觉得好听。”

“哈哈哈哈!”

周围不少音乐家们都笑着摇了摇头。

其实,李文音的说法很好理解。

所谓“音乐无国界”其实就是指的形式美。

因为,不看翻译的情况下,根本听不懂外国的歌。

但即使是这样,也会爱上,是为什么?

旋律?

是,也不完全是。

或者应该说,是被歌曲的“形式美”所吸引的。

比如,有的人喜欢异域风情的歌曲,那些来自外国的独特民族音阶,不正是“形式美”么?

包括华国的五声音阶,一段意义不明,表现有些抽象的曲子,只要有了形式美,那么在观众心目中的加工,就会出现无穷多的体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