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杀死猎人(2/3)
在军前效什么力?
不过转念一想,额璘臣还没回来,就把鄂尔多斯部的人都调到后方也不合适。
他便对几人道:“想留在前线好说,如今科尔沁南部的牧地空了出来,你们几个若有胆识,便自漠南军募兵,组建答剌罕军,于科尔沁草原乃至沈阳随意活动,都是贵族出身,知道答剌罕军是做什么的吧?”
答剌罕,与拔都儿一样,也是蒙古社会贵族称号的一种。
拔都儿是勇猛善战,而答剌汉则是自由人,曾作为孛儿只斤对救命恩人的报答称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义务,只有权力,宿卫可携箭筒、猎获与劫掠财物归自己独有,九罪不罚、免除赋税,随时可入宫禁,能自由选择牧地。
到了明代,北元一样有这样的称号,阵前救出本管台吉的,就会被赐予答剌罕的称号。
但除了封号,元代还有一个被称作答剌罕军的军种。
这个军种就没那么光荣了,不属于正规军,临时征召自负甲马、不给粮饷、不入帐籍,作为游兵壮大声势,以掳掠为利,军前所掠财物归其自有。
实际是一种随同官方行动的大型盗匪团伙,也就是目前漠南骑兵给刘承宗干的事。
不过善丹等人听到答剌罕军的名字,表情都统统定住。
鄂尔多斯部是北元少有跟文化传统沾边的万户部,他们这些黄金家族出身的贵族,都知道答剌罕军。
元代多次招募答剌罕军从征参战,不论是西征、入侵南宋还是元末平叛,这些部队都起到关键作用,非常好用。
但那是站在黄金家族的角度上。
答剌罕军当然好用了,像白捡的军队一样,跟随大部队出征,不要粮饷、不立部伍、无需赏赐,只需要告诉他们进攻哪里,只要能打得过,他们就会扑上去把敌人撕碎。
问题是所有答剌罕军都没有好下场。
漠南骑兵的军纪差,不是额璘臣或其他万户不希望军纪变好。
而是他们的组建时间太短,只集体出动打过这几场仗,配合能力很差,整支军队停留在向部众证明自己是合格领导者的时间段。
从上到下都没有足够控制军队的威信,自然就没有约束的能力。
所谓的领导力,就是能让别人信服,继而愿意听从命令,漠南没有这样的人。
如果杨麒没有跑回西安,那至少每个人都知道他是谁、知道他做了什么事,或许有在这片土地上威行四方的能力。
那些千户万户,连自己的部下都不能说完全信服,更别说让别人信服了。
实际上随着漠南骑兵的统帅额璘臣失踪、万户、千户阵亡,军纪正在变好。
他们编制越小,军纪越好,千户手下那几十个骑兵,完全就是一个团结紧密的小团伙。
所以漠南骑兵的军纪,只是简单的军事问题。
而答剌罕军的军纪,则是政治问题。
答剌罕军的军法,就四个字,纵恣无禁。
他们存在的基础就是劫掠,维持军纪只能把自己饿死,打不过敌人就会被灭掉,把所有敌人打赢,又会因无法维持军纪而被解散,不想被解散,就会被朝廷视为叛军平掉。
元初入侵湖广的答剌罕军,让他们打土苗,土苗在山上,他们就劫掠地方,与土苗合流,后来被称作苗军,杀省臣掀巨城,被元朝平叛灭掉了。
入侵海南,为了打当地黎兵,组建答剌罕军,打完黎兵调入广西,无仗可打尾大不掉,元朝无奈发饷,发了十七年粮饷,最后把他们称作猺乱,灭掉了。
后来还有元末为平叛,再度招募答剌罕军,这次对手是张士诚、朱元璋,根本就没熬到最后就被打垮了。
这才是真正的一眼看到死。
几个人的从征热情一下子就减退了,与其做答剌罕军,还不如回鄂尔多斯养羊。
最后还是对从征最为热衷的小札木素问道:“大汗,我们若建答剌罕军,不知最后……去向何方?”
“怕没仗打啊?心气挺足!”
刘承宗笑了一声,看着小札木素甚至还带着少年憨气的脸:“你觉得你们能灭掉后金,还是我能在战争中彻底打垮他们?”
“林丹汗的察哈尔,是猛虎驭贪狼,即使是这样的乌合之众,都不会在一日之间被打垮。”
他扬鞭指向远望,目光似乎越过苍茫草原与连绵山地:“而满洲八旗是聪明老练的猎人,猎人有陷阱、鹿群和猎犬,从来不怕猛虎和豺狼。”
刘承宗对小札木素说着意义不明的话,在后者蒙圈的眼神中背过身去,张开马鞭指向西边。
“我会在兴安岭建城,答剌罕军在岭东活动,从嫩江到辽河,不与大明交战,也不准劫掠东部使鹿、使犬和鱼皮鞑子,避开八旗主力,袭击附从八旗的所有人。”
“劫掠牲畜,夺取婆姨和娃娃,焚毁庄稼,杀死士兵。”
“从西安到上都,会有一条商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孙山,科举
绝世修仙
别耽误我逃命
龙血神域
妃常难追:王爷,拒不受恩
拓海是个万人迷
尘炉
全属性武道
闪婚错爱:莫太太,别想逃
不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