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遭遇惨败(3/3)

只生产出100辆“阿琼”。细细算下来,“阿琼”的造价都快赶上一架su30mk了。

空军的一位中校甚至嘲笑着说道:“说起‘阿琼’,你们到底是在研制坦克还是研制飞机?这样的造价。能让坦克飞上天了!”

而且还挖苦道,那些钱要是能省下来买su30mk,印度空军早就能称霸南亚了,就算是与中国空军进行局部对抗也不是不可能。

陆军和空军,平时就一直争吵闹休断。让政府高层很是头疼,所以在之后的每一年,陆军和空军所得的军费都是平均分配,以表示国家不偏不倚的态度。

这种完全没有战略侧重的分配手法,结果是很明显的,印度的空军和陆军一个都没建设起来,成了现在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

没有了来自空中的支援,东陆军的印度指挥官反倒更想打出成绩来。以便于在来年的军费提案上。掌握主动权。

于是乎,东路军在最高司令员的命令下,负责扫雷的工兵部队不得不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袭击而强行在地雷阵上开辟着可以让坦克通行的安全道路。

而东路军的装甲部队也是整装待发,待到雷场被打通,便当即投入到激烈的战斗,朝着敌人的阵地冲去。不顾一切。

在顶着惨烈伤亡却仍继续执行任务的印度工兵部队的拼命作业下,花费了将近两天的时间。才终于在地雷阵的内部强行打通了一条安全的道路。

第二日清晨一早,东路军的装甲军团就冒着巴军无比密集的大口径炮火的洗礼。不顾一切的强行冲破了雷区的阻碍,朝着巴军的第二个防区发起了决死冲击。

在战斗一开始的阶段上,进行的还算顺利,印军的第4装甲师成功的越过了巴军依托两个高地建立起来的第一个防区。

在穿透之后,原本打算要迂回包抄巴军第一防区,印军装甲的一个旅却发现在自己的前方,还有一个巴军防御阵地,这里是巴军依托另外两个高地构筑起来的第二防区。

在失去空军力量的增援之后,东路军已经连最起码的空中侦察能力都不具备了,而地面进攻,所针对的情报都是在战争发起之前收集到的,印度人当然不可能预计得到巴军会在这里构筑了一条纵深如此宽大的防御阵地。

可怜的印度陆军,作为一个方面军,居然连自己的侦查用飞机都没有,而需要来自空军总部的授权。

要知道,华夏联邦军在对日战争时期,任何军一级的作战单位编制,就会拥有直属的空中力量,而不必什么都要去烦空军总部。

很明显,印度人没有这样的经济和工业实力。

以至于现在,缺乏空中支援的印军第4装甲师落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想要按预定计划包抄巴军当面的第一防区吧,那就意味着要陷入两个阵地之间的地段,承受两倍火力的打击,这就等于必须要承受极为惨重的损失。

你要说现在回撤嘛,可是一想到已经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结果要空手而回,那也相当的不甘心。

更何况,事后肯定又要承受来自空军的冷嘲热讽。

“尼玛的!输人不输阵,格老子的,爷跟你拼了!”印度东路军的指挥官现在也决定豁出去了,这仗打到这份上,已经是退不得一步了。

随后,在直属官的命令下,印军第8装甲师跟进接替第4装甲师的迂回作战任务,并且同时接受上级的命令,第4装甲师硬着头皮继续向巴军当面的第二防区发起冲击,力求在突破第二防区后再穿插迂回,给巴军来个双管齐下。

印军的指挥官还真个就不信了,巴基斯坦还能有几道防线?

按照印军的想法是,巴基斯坦能够在这里构筑起两个这等规模的防御阵地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这与巴基斯坦军过往的作战手法大相径庭。

要是换作过去,巴军肯定是在第一道防线集结重兵,说什么也不让敌人踏进自己领土一步。伊斯兰人大多都这样的性格,气血充盈,但缺乏耐力和战术智慧。

只可惜,印度人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的防御布置计划并非巴基斯坦人自己安排的,而是由来自华夏联邦军的军事顾问精心为印度人准备的陷阱。(。。)

s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