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孟加拉国(2/3)

份的时候,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

9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

与此同时,印度积极进行大国外交,向美国争取支持,并且做好了充分准备。随时都能发动战争。

但中国方面。无论是情报部门还是参谋总部,都认为这是印度方面放出的又一个烟幕弹。

前两次战争,印度也用了同样的伎俩,这是“声西击东”。

因从实际上考虑,东巴基斯坦的主要居民是穆斯林,印度就算攻占下来,由于民族和宗教问题,是难以治理这片地区的。

就算扶植起亲印的傀儡政权,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反而白白浪费军费和战力。实际上。原本时空里,第三次印巴战争,孟加拉国在之后就与印度交恶。

至少,参谋总部的林翔等人。不认为印度人会傻到这种地步。

比起孟加拉,克什米尔地区才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核心,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大家都认可了叶宜伟的战略安排。

但是,东巴的军事叛乱就这么突然发生了,而且印度也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虽然对于东巴的大规模叛乱同样感到十分意外,但印度还是很开心的调转枪头,将集合好的部队调往东线作战。

1960年的时候,印度就与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签定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这一系列条约的签定,既表明这次战争得到了西方列国的积极配合。又限制了华夏联邦等东方阵营国家的干涉行动。

而与此同时,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于1969年的10月23日启程开始对美、法、英、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以更进一步获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帮助和支持。

而对于中国,印度方面更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这个时期,中国依旧处在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并且还要在北非和中东与美国展开激烈的角逐,因此直接出兵援助巴基斯坦的可能性极小。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大致上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单单凭借印巴双方各自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进行较量的话,无疑是印度获胜的希望更大。而且要大得多。

不过在一开始,印度对于形势的判断,也的确和叶宜伟以及华夏联邦军参谋总部的预料一样,目标是克什米尔地区。

在印度秘密宣布军队进入紧急状况之后,作为印军总参谋萨姆.马内克肖。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并且提前意识到了印巴之间有一场大仗要打。

为此。他为印度赢得这场战争进行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储备;秘密举办新兵速成班,征召陆、海、空三军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对作战伤亡人员,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特殊照顾政策,使部队的士气为之大振。

并且还效仿中美等大国的军事体制,成立了联合兵种组织和联合情报委员会,为解决三军联合作战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方案。

并且为了相应总理英.甘地夫人的战争宣言,萨姆.马内克肖亲自下达了“紧急状态”动员令。

第一是取消军队所有人员的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

其后是征用民用车辆,以紧急运送弹药及各种军用物资,以及迁移印与西巴接壤的边境居民,还下令加强了城市民的防措施。

马内克肖雷厉行的做法,使印军在短短的时间内士气和战斗力大增。

第四,他与印度军官参谋部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其本人亲自领导并制定了作战计划。按照原本的作战计划,最好的发起进攻时机就在冬季。

因为那时,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天时地利,让大雪封住喜马拉雅山口,阻止华夏联邦军由地面进攻印度。

但是,突如其来的东巴叛乱,打乱了所有人的战略部署。

萨姆也不得不改变他的计划,将战略目标改为第二优先级,就是让孟加拉。在之前的计划中,这个只是配套方案,作为西线战事不利后的预备。

可现在,这个方案反而成了第一顺位,印度高层也认为,先行肢解东巴和西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虽然萨姆觉得这个主意很蠢,但他还是遵从了英.甘地夫人的命令,制定了以孟加拉为战略重心的军事计划。

印军计划战役在东、西两个战线上同时展开。在西巴方向。印军投入的兵力主要用于牵制巴军,并以优势的空中力量打击西巴腹地和克什米尔内的军事目标。

而在东巴方向上,印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计划在三个星期内迅速拿下东巴。

印军计划在绝对优势的空军和海军支援下,陆军部队从西面、西北、北面、东面四个方向同时对东巴实施合围,夺取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切断东巴的内部联系。

最后利用向心突击,肢解围歼,一举攻占东巴首府达卡。

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看似两头钳制住了印度,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处于“圈内”的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