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印巴对垒(2/3)

战的空军力量也分为三个集群,从梯次部署,分别为地面部队的三个集群提供空中支援。

其中最靠近克什米尔作战区域的空军机群,全都部署在斯里纳加,并且要担负着争夺制空权和为地面第一突击集群提供空中支援的任务。

为了实现这个战术目标,印度军方在这里部署的先进制空战斗机和攻击机最多。包括大量东欧制造的歼击机,共计8个战斗机中队,专门负责与巴基斯坦夺取制空权。

另外还有共计两个攻击机中队的轰炸机,为第一突击集群提供火力支援。

对于前两次的印巴战争来说。印度无疑都是占据了优势,但是在中美两国的干扰下,印度都没能彻底控制克什米尔地区。

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南亚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美国和整个北约对印度的扶植,只是需要培养一条能咬人的狗,而不是一头会吃人的老虎。

这一次中美两国都被北洲和中东的混乱局势所拖住,结果在南亚的力量变成了真空。印度对于本次印巴战争,可谓势在必得。

制定了最高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取得真正的胜利,完全占据克什米尔。然后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

但印度人却不知道,华夏联邦已经早有准备,并且在克什米尔的另一侧,配合着巴基斯坦,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兵力集结。

虽然因为在主要的海外军事力量被拖延在了东非和中东。但华夏联邦也正好想实验一下新的战术体系,以及一种至今仍未投入实际战场的全新战术兵器。

有了强袭机甲这样的近战利器,占领行动将不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知道。在以往的近代战争历史中,各种被巷战泥潭拖累而导致全盘崩溃的例子屡见不鲜。

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还有原本历史时空里的美国对越南。苏联对阿富汗,都是因为无法实际占领,而被各种游击战骚扰搞得灰头土脸,最后引致兵败。

华夏联邦高层顾虑的也正是这一点,如果同时被两个战场拖延,那么光是庞大的军费,就足以压垮国家的财政体系了。

相比于印度的扩张型战略,巴基斯坦国防政策基本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保守,和印度人的野心勃勃不同,巴基斯坦很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实力,并且与不主张军事扩张的华夏联邦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

甚至,巴基斯坦本身就是华夏联邦的联邦成员,作为中国的附属国而存在着。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中国很少朝南亚地区扩张,就算是面对飞扬跋扈的印度,也没有主动出击的先例。

这是由于复杂的地形和高山阻隔,远征南亚的成本太过高昂,俄罗斯或者之前的苏俄,或许能够由上而下顺势发动陆地进攻。

而中国要向西部扩张,就必须要穿越人迹罕至的和连绵起伏的山脉群,后勤补给的难度和登陆月球都差不多了。

况且,现在华夏联邦主要的扩张目标放在了北非,而且还是以私人企业为主,国家的海外常备军事力量则被派往了中东,与美国在那里进行角逐。

巴基斯坦作为华夏联邦的外围成员,其国策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外则力主反对印度称霸南亚,并且积极争取与其他南亚小国加强彼此间军事合作,以共同抗衡印度的扩张为目标。

这种策略,也是受到中国赞许的,华夏联邦高层也一直支持这样的举动。既然想要在南亚建立有效的统治这个目标难以实现,那么倒不如维持这个地区的分裂,避免出现任何一个统一的强大内陆国家,威胁到中国的亚洲霸权。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巴基斯坦就已经与印度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完全没有挑衅印度的举动。

而对国内,巴基斯坦也仅仅在华夏联邦的“强烈建议”下作出了适当增加军费的决定,通过向中国的武器制造商采购大宗货物,来建设一支与自身的“安全环境”相适应的武装力量。

虽然怎么看,都是在向宗主国缴纳保护费。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武器制造商的“友好帮助”下,巴基斯坦终于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

武器来源则基本是从中国引进,但目前也开始积极的实现武器的,并把这一发展方针写入了国家的发展纲要之中。

与印度那种以购买为主的策略不同,巴基斯坦的武器采购量一直不大。但品种很多,巴基斯坦的政府官员也在多个场合强调过发展自身国防工业的这种愿望,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

而巴基斯坦在加强自身正规军建设的同一时间,也在不断推进准军事部队的建设。力图要保持充足的预备役兵源,增加国家的战争潜力。

在加入华夏联邦成为其中的成员国之后,巴基斯坦就制定了国家的军事原则,集中全国的主要军事力量,目的在于应对印度有可能的入侵。

将全部兵力的五分之四,全都部署于东部边境,然后将剩余的兵力部署在西部边境,主要防备的是伊朗。

鉴于自身国土狭、纵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