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战火弥漫(3/3)

立以来,这种行为是被严厉禁止的,即使是强大如华夏联邦。也断然不会开此先河,而得罪所有主流明国家。

8月4日,在中国介入肯尼亚的一周后,局面依旧不可遏止的恶化了。肯尼亚当局因为无法有效镇压各地频频出现的反对力量,使得各省的地方势力都形成了各自的局面。

而8月5日,声势浩大的军事叛乱开始了,除了迪厄斯直接控制的内罗毕,其他城市都纷纷举出了反叛的气质。

这些人要么是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力和财富,要么就是不满于迪厄斯的无能和软弱,更不愿意为了别人的事业而牺牲奉献。

诡异的是。华夏联邦对此居然默不作声,一再拒绝了迪厄斯希望中国出兵干涉的要求,甚至连军事援助都断绝了。

理由是现在的肯尼亚政府,已经无力支付任何报酬。

“必须马上开启肯尼亚人道主义救援通道!”

埃塞俄比亚总统在8月6日的迫切要求,代表了美欧和南非一些国家的共同愿望。

事实上,这种“人道主义通道”早已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之间飞速运转了整整一个星期。北约向肯尼亚激战城市运送救援物资和数百万美元的通讯设备、组织外国记者潜入,帮助反对派培训“公民记者”。

不仅如此,还在埃塞俄比亚与肯尼亚的边境设立据点,将难民和受伤的反叛军武装人员接入埃塞俄比亚治疗、向反对派输送武器等活动,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参与其中的欧美非政府组织和宗教团体中。一家总部设在纽约的民间组织规模惊人、运作高效、低调神秘。这些组织的强力渗透令肯尼亚的战乱问题日益复杂和恶化。

这个组织是一个犹太银行家赞助的私人机构,以“人道主义救援”作为旗号,积极干预非洲事物。并且最为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只“救援”肯尼亚的反抗军组织,却不对其他地区的非洲百姓伸出援手。

除了活跃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民间机构”外。埃塞俄比亚南部阿尔巴门奇当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火商还告诉前来采访的中国记者:“有少量轻武器,特别是一批二战时屯集的轻武器。是从我们这边运往肯尼亚的。”

这名非洲军火代理商还强调:“有人拿着钱来购买这些武器,而且话说得也好听,帮助手无寸铁的肯尼亚平民拥有武装也是人道主义的一种方式。”

南非多个国家公开呼吁武装肯尼亚的组织,打的旗号也是“人道干预”。埃塞俄比亚的外交大臣更是公开宣称:“肯尼亚人民有权自卫,而让他们有自卫能力也是人道主义援助。”

事实上,现在已有不少轻武器从埃塞俄比亚流入肯尼亚的武装人士手中。比如靠近埃肯两国边界仅3公里的某个小镇就驻有“肯尼亚救世军”的一个旅部队。

这支武装有300至400名战斗人员,分小组行动,每个小组6至10人,配备有枪榴弹和轻机枪,很快还能获得美制的反坦克导弹和其他更先进的现代武器。

尽管美国官方目前宣称不会军事介入肯尼亚冲突,但美国中央司令部所属的机侦察部队一直在肯尼亚上空执行秘密侦察任务。

有美国政治家为此辩解说:“这又不是枪炮,我们给反对派提供情报,也算是人道干预。”

美国共和党的一位议员说的话更加直接了当,他在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用上了制裁加外交手段,但迪厄斯和他的政权高层仍没有丝毫要放弃和选择流亡海外的迹象。我们对肯尼亚展开空中侦查除了要担起道义和人道主义责任外,还有美国在整个地区的战略和地缘利益。”

华夏联邦的外交部部顾维钧在记者会上说道:“我国没有切实掌握外国特工部门驻扎在肯尼亚的消息。”

但之后他又忧心忡忡的指出:“西方列强以各种形式援助肯尼亚反对派,包括提供建议、信息和武器”。

虽然目前仍无法确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近日有关“7名美官”在内罗毕被扣的消息是否属实。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确实有美国公民在内罗毕被捕,而肯尼亚战火不断的事实也说明,占据当地数月之久的肯利亚武装确实受到“来自外国高手”的指点。(。。)

s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