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九百九十八章 产业迁移(3/3)

经济落后的地方。谈什么破除生产总值崇拜,完全是痴人说梦。但对于鄂省这种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省份,其实真的没必要再去追求更高的速度了。

不过,刘永灼也只是在脑子里这样想一下而已,他知道。中国的民生经济还不到高枕无忧的境地,所以从最高层的头脑中就有加把劲顶硬上的意图。

这就决定了经济增在未来若干年内,仍然是评价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邓汉生对鄂省的发展速度不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不是他个人的见识问题,而是全省民众的对于财富的迫切渴求。

刘永灼说道:“邓省,刚才胡市已经说明了原因,以武汉市为例。我们发展得比其他地方要早。所以工业用地已经严重不足了。”

“不过,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下胡市,虽然整个武汉市的工业用地非常紧张,但我们华扬重工每次申请要土地,胡市都是一路绿灯的,从不为难。”

“那是当然。”胡致访笑着说道。“谁不知道你华扬重工是我们武汉的一杆旗帜啊,而且你们公司每一次申请用地。都是为我们武汉带进一个新的产业,你看。汽轮机,芯片,这都是人家想找都找不来的产业,我们还舍得往外推吗?”

邓汉生也说道:“没错,我在这里当市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这个规矩,但凡是你们刘家要用地,不管多紧张都要保障。我到省里去之后,也多次向老胡提起过这一条的。”

“是的,是的,邓省每次到武汉来视察的工作的时候,都要重申这一条。”胡致访连忙附和道,别看他是武汉的民选市,在职务上并不受邓汉生的截至,可是考虑到对方在本地的民望,他还是要搞好关系的。

刘永灼也知道这两位官员所言不虚,华扬重工目前在省里的确享受着顶级会员的待遇,无论是用地还是用工,或者涉及到其他需要政府配合的地方,省市两级政府从来没有掉过链子。

“多谢邓省,多谢胡市。现在我就接着说吧。由于咱们发展得早,所以工业用地已经饱和了,这个时候再想招商引资,必然会遇到姚市所说的那些情况。”

“我的看法是,我们不可能无限地扩大本地的产业规模,当旧的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无法容纳新产业进入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采取腾笼换鸟的政策了。”

“腾笼换鸟?”邓汉生大感好奇,“小刘,你详细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鄂省的工业开发区,主要就是武汉工业带。但目前这个地带集聚的工业企业已经非常多了,不单是工业用地不足,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已经接近极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接受新的产业,就必须把旧的产业推出去。”

说着,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是我们有一个鸟笼子,如果要养一只新的鸟,就要把原来的鸟放走,把笼子腾空才行。”

“你是说,让我们把旧的产业推走?”胡致访大惊失色,“这些企业,可都是我们辛辛苦苦招来的,其中也有贵集团的贡献哦。怎么能够随随便便就推出去呢?”

邓汉生倒是被刘永灼的说法打动了,他喃喃地念叨着:“腾笼换鸟……这倒是一个新提法。小刘,你说说看,你觉得我们应当把哪些鸟腾出去,又应当换成什么新的鸟呢?”

“咱们武汉工业带早期的发展,走的是出口加工贸易的路子。在整个武汉工业带,纯粹劳动密集型的简单加工、装配型企业,占了八成以上,产业覆盖了服装、电器、玩具、家具等十几个门类。”

“这些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利润率很低,完全是以规模取胜。它们能够维持盈利的原因,在于他们所使用的土地都是十几年前划拨的,当时的地价很低,所以他们的用地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可是现在,他们所占的这些土地都已经升值了,一亩地价值几十万元。他们占用着几十万一亩的土地,生产着每件只能挣几分钱的产品,这不是浪费吗?你想想看,如果你把这些土地收回来,出租给那些利润率更高的企业,岂不是效率更高?”(。。)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