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九百九十六章 强制拆迁(3/3)

在说的话,都是为了骗我们老百姓而编出来的假话。”

“这就叫假做真时真亦假啊。”刘永灼也不得不感叹着。

副市又接着说:“这还不是全部呢。那户人家也不完全是一根筋的,我们又动员了他的亲戚朋友一起去做工作。向他解释说关于猪窝能够补偿的事情,只是拆迁工作队开的一个玩笑而已。到最后,他们看我们的态度这么坚决,也有几分松动了,提出要我们赔偿他贴瓷砖的费用。”

“这个费用可以赔啊。”刘永灼道,“实在不行,就扣那个多嘴多舌的拆迁干部的工资来赔吧,反正也没多少钱。而且这个赔偿也算是合理的。”

“是啊。我们也是这样说的。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记者,说我们政府应当有公信力,既然说出来的话,就要兑现。那户人家一看有人支持。底气又足了,马上又反悔了。说没有十万就是不搬走。”副市说到这里,头发都快直起来了。

刘永灼也是苦笑:“这是哪来的记者啊。怎么满嘴胡说呢?就拆迁时随口说的一句话,怎么就涉及到政府的公信力了?照他的这个逻辑,政府官员连开玩笑的权利都没有了?”

“唉,有什么办法呢?在记者面前,我们政府就是弱势群体啊。”副市郁闷地说道,这的确是实情。

或许某些集权政治国家里,社会舆论只是可有可无的笑话,但在华夏联邦这个民选政府里,民意直接决定着政务官的去留。

所以在民众和媒体面前,任何依靠选举上位的政务官都是孙子,而当不了老子。

“哪家报社的记者啊?”刘永灼倒想看看,是哪家报社这么无聊,来参合这种事。

“是非常著名的一家报纸,叫西南经济导刊。”郁平道。

“他娘的!”刘永灼跳了起来,“我说呢!”

“怎么,刘总也了解这家报纸?”副市听到一向质彬彬的刘永灼居然爆了粗口,眼睛都是瞪得老大。

“我岂止是了解啊!”刘永灼恨恨的念叨着。

他可没有忘记,十年前,正是这家报纸,登出了一篇言及刘浩然与英国人勾结的章,让兴华社的一个大型工程项目被迫叫停,损失极大。

只不过当年他还是一个初中生,不过父亲当时惶急不安的情绪,深深的印在他的脑海中。

当然,这家报社那次得罪刘家,最终也落着好。

因为这件事,兴华社动用了整个集团的经济力量进行报复,利用自身在业内的影响力,让旗下所有加盟厂商撤掉了在西南经济导刊上的广告,给对方一记沉重的打击,迫使其总编欧阳铭跑来向刘浩然道歉。

在那之后,西南经济导刊倒是没有再找过兴华社的麻烦,刘永灼鄙视对方的作派,也没有再和他打过交道。

这家报社先是老实了一段时间,规规矩矩地做些花边新闻,吸引人气。

近几年,随着整个社会思潮日渐活跃,欧阳铭又嗅出了一些机会,重新让报纸的定位变得锋芒毕露起来。西南经报的记者又像过去那样,满处寻找社会矛盾,再用极端化的观点加以包装,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百色市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市,在观念方面本来就落后于富裕地区许多,更缺乏与记者打交道的经验,遇到西南经报这种专门从鸡蛋里挑骨头的媒体,也的确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后来呢?”刘永灼继续问道。

“后来谈判就没法进行下去了。眼看离市政府定下的拆迁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了,岳市就亲自到那户人家去做工作。为了保护岳市的安全,警察部门派了几名警察随着他一起去。”

“结果,那户人家的老婆以为岳市是带人来强拆的,就拿了一块砖,说警察敢强拆,她就拿砖砸自己的脑袋,要自残。结果也不知道是谁说错了什么话,她就真的在自己脑门上拍了一砖,把自己的脑门拍出血来了。”

“得……”刘永灼无奈地说道,“这可就彻底说不清了。”

副市也是大叫:“可不就是说不清了吗?岳市马上通知市医院派救护车来抢救,然后又答应由市里负担所有的医药费。拆迁办也没办法了,只得私下和那户人家签了个协议。”

“明面上仍然是付八万块钱的补偿款,实际上再从市商业局的门面房里给他们家拨出一间,收一个象征性的租金,就算是把另外两万块钱给补上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