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百五十六章 中国首富(3/3)

出,而感到自豪!

他们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目前国家设立了各种科成果奖励制度,不光是奖励了具体出成果的那位科家。所有为之作出贡献地研究人员,都按照比例相应地得到了回馈。那些作基础工作地科家也一改在国家研究单位,靠着一项成绩吃老本的习惯,铆足了劲做研究。

虽然最初为这些科家们制定地工资标准是国内平均收入的十倍,可除了最初一年半有的科工作者。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毛病积习难改。

但在适应了这套制度以后,他们挥了百分之一百甚至是百分之两百的干劲,获得的工资也如同坐火箭一样嗖嗖往上直窜。

目前三大集团公司最出色的几十个科家,他们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数十万倍于国内平均工资!

像是天宇集团这样的大中型企业公司。从来没有克扣过科家们的应得奖励。各位老板拼了命一样为公司赢取定单、扩展销路、嫌取利润充分地保证了研究人员的收入待遇只会不断提高,而不用担心公司反悔。

这也更加刺激了他们的研究热情。要不是产经联和政府为了保证研究人员的身体健康强行命令研究人员不得连续四十八小时待在实验室,他们恐怕连被盖也会搬到实验室里!

同时中国的优厚待遇也赢得了所有研究工作人员地感激。中国在科技上的领先与成功让他们感同身受到自己为国内科技行业所作出的贡献,这让他们为自己是一位中国人而倍感骄傲。

中国的凝聚力空前高涨!

这种爱国不像是后世的那种虚弱与无奈,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与激昂。不需要洗脑,也不用牺牲,国家在强大,国民也得到了实惠,相辅相成。

从这个角度来说,产经联通过宽松而又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加上优良地科仪器的支持,让中国的研究工作第一次站到了比西方科研人员更高的研究水平线上。

中国的科研进度要想再次增加,从而到达让西方明永远追不上的地步,恐怕还要另辟蹊径。

钟泱要做的,就是在背后提供更加优秀的科研工具,并且在化思想上拓宽科家的眼界与心胸,而不是相反。

类似原本时空里某国搞什么无神论,结果国家科研一塌糊涂的这种愚蠢之事,他才不去做。神话故事里,并不全是胡说,里面也有着很多知识有待人类去解读和研究。

这就是钟泱正在考虑的未来发展之路。

有优秀又勤奋地科研人员有先进的探索设备,有足够地后勤保障,加上思想的自由,钟泱就不相信,华夏明还会像原本时空里那样在半死不活中步入消亡!

在这个世界上,明的发展现在来看,差距还不到完全无法追赶的地步。也许在最开始双方会形成拉锯你前进一步,我又追赶甚而越一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的科研实力将越显露出来后劲十足,并最终遥遥领先达到西方无法企及的高度!

现在钟泱要考虑的是如何为研究人员配备更快的探索搭载平台,如何改善科技研发的动力,让他们能飞快地抵达目的地!

1947年三月二日,钟泱与张茵茵结束了新年的旅行假期,返回古会的大本营广州,召集了所有核心会员,开了一次会议。

到达总部的第一件事,钟泱就用内线通知科协调委员会的徐永生让他召集光电计算机、生物化、材料这几个科的负责人还有主要的科研人员,他要召开一次特殊的会议。亲自支持一次关系中国未来的大会战!

现在体制完善,利益的分配也逐步明晰,陈泽这些原本的核心会员,现在由于有了各自的事业和利益,与古会的关系不再像开始时那么紧密。

不过他们还是古会非常重要的会员,也是整个协会外部最坚固的堡垒,阻止外面的人窥探里面的秘密。

外面的许多人都认为,陈泽是整个中国最有钱的人,因为他的个人资产排名中国第一。如果不算犹太财阀那积累了数百年的巨额资产,陈泽的个人财富甚至是世界第一。

不过古会的人都知道,全中国最有钱的人是钟泱,他控制着大量中上游企业,以中天和龙腾两个基金会为名,在背后操纵着上百家大型企业的兴亡。

掌控这个国家,可不是靠着当年的友谊和贡献,而是实实在在的力量。(。。)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