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百五十一章 设备到位(3/3)

矿机械内部,悄悄的运抵了北方的一座港口。

陈永绵当即是连夜派人将这些机床连同那些机械车辆,悄悄的从港口运了回来,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批。以后还会陆续的运到几个批次,总共涉及到上百台的高精度加工用的机床。

机床运送到位,最开心的当然要数原本使用老式机床的那些个老工人了,以前他们一直在设备上受到局限,生产不出更好的零件出来。

现在有了这么多的好机器。要生产出标准的零部件出来,当然更是如虎添翼。他们本来就是和机加工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技术工人,现在有了这么趁手的工具,当然是要喜不自胜。

而陈永绵倒也大方。出了封存了七十多套,等着以后飞马动力集团的总部建好了之后。拿过去用。

另外还索性拿出了三套全系列的机床,两台拿出来给齿轮厂这边的机床师傅还有他们的徒练手。而另外一套,则是干脆就由得那些新招进来的生们玩拆装。

光是这几套正儿八经的五轴联动机床,就花费了他不少代价。貌似他也听说了兴华社旗下的官商合资企业武汉重工貌似搞出了半吊子的五轴联动机床,若真是这样可就好了。

毕竟谁不想剩下点高级权限值,用来换取那些高精尖技术?可现在兴华社根本没大事宣扬,更没有产品投入市场,所以陈永绵也等不起,只能捏着鼻子买下了产经联内部的高档货。

这些五轴联动机床可是国家一级保密工业制品,不能向任何国家透露里面的技术信息,否则以叛国罪论处。

所以陈永绵再次之前,就专门让管人事的曾应宏从新招进来的清华北大还有哈工大的,机械专业的子里面挑选了大概五十多名比较有灵性的生,和公司签了期的工作合同。

再加上保密协议,并且让王宪制定了非常严格的保密流程,然后这才让范逸铭带领这些生专门搞拆装。这范逸铭本来就是机械专业出身的,对这样的机床他也是相当的有兴趣。

于是陈永绵就专门在齿轮厂的最里面,划分出几个仓库区,专门让范逸铭带着那些生搞拆装。

而当王宪这些人得知陈永绵的这个决定的时候,无不对他是由衷的叹服。

要知道这样的五轴联动机床,在国内基本是有价无市,谁不是藏着掖着,生怕一点损坏?而且光是一台两台,就算拿来搞研究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可是现在陈永绵居然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能从产经联搞来这么多,而且更是拿出一套最新的设备,让那些员工们去拆装折腾,这样的气魄,可真的不是一般的老板能有的。

要知道这些设备,光是一套在国内就要买上数千万的价格,并且还要支付至少五千七级权限值券!而很多外国公司,就是想买,都没人愿意卖给他们!

要是换了其他厂家的老板,搞到这么一套机器,那还不得如奉珍宝一般的伺候着,生怕别人弄坏?

可是陈永绵居然这么‘败家’,直接拿出一套来让人搞拆装。

他之所以这么做,大家当然知道他的苦心,要知道这些机器,每个零部件在装配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参数,和公差值允许的范围的。

这些参数如果摸不准,那么以后一旦机器出现问题,你连修都不知道该怎么修。

打个比方说,人家组装出来的机器,每个零部件都有一定的公差允许范围,每个螺丝拧的松紧度,都有要求,这样一来,这些零部件组装在一起,生产加工出来的零部件,才能够达到一定的公差允许和精度。

比如人家的原装机械,可以加工出正负0.0001mm的精度,可是你把机械拆一遍,再装一遍,你却只能生产出正负0.001mm的精度,这里面就有这机械零部件的装配参数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却是一台机床能否称之为高精度的关键,而且这也是国内的那些大机床厂敝帚自珍的秘密。

要知道一台机床所需要的零部件何止万千,就算你其中有9999个都装对了,但是又一个出了错,你就要把整台机床重新拆开,来找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所以这样工作枯燥无味,而且需要投入非常巨大,一般的机械从业者是不愿意去做这样的投入的,毕竟这是个只投入没产出的工作,没多少人愿意做。

特别是江以北的地区,这些原本与南方交集不深的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发展上还是来钱快,技术含量小,险系数低的轻工业。(。。)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