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增兵(2/3)

样。

“班说的对,水平的提高是从基础上练就出来的扎实基本功,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你小子老老实实的端枪挂水壶的炼吧!”一名三等兵也附和着提醒着这名一等兵。

“班,你留着那个望远镜和防毒面具做甚,前两天可是有人拿好东西和你交换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等将来等打完仗,我回家娶个媳妇生几个胖儿子,我可以躺在炕上抱着儿子,告诉他们,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的老爸亲手从打死的毛子身上缴获的,看看这个,望远镜,他们的老爸第一个冲上去。”一级士官又开始打开了话匣子,面对着自己班里的战士,开始预先练习着未来自己对儿子们睡前所要讲述他们的父亲亲身经历的勇敢故事。

北边的转战开拔正在一步步的进行中,而香港的某处机场上,当漫天编队的最后一架飞机在停机坪上关闭了电门使之发动机停止了工作之后,驾驶室里一脸疲惫的飞行员用旋梯下来的情况告诉大家这些飞行员们相当的疲惫。

为此他们被迅速的归集到了早已等待多时的休息室中。能让这些飞行员如此疲惫的情况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执行任务时出现了大量的目标,飞行员在战斗中过于亢奋紧张导致了战斗后的精神和体力透支;第二种是时间的飞行导致飞行员的精神萎蔫。

作为地勤人员,特别是对于这些第一次接触的新单位飞行员,地勤人员虽然没有太多的追问,但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他们能够判断的出,这些飞行员是后者。也就是说,他们是经过时间的飞行后导致他们精神萎蔫。

理由很简单,飞机上的外挂点上全部挂载着大大小小的副油箱,只有需要程飞行才会挂带这么多的副油箱;第二飞机机炮机枪的弹药仓中仅仅只有最少量的弹药,而机炮机枪的炮口枪口没有被硝烟熏黑,这代表着飞机没有经历过战斗仅仅只是在飞行,那么答案也就很明显了。

“一下子从北方转到南方靠近赤道的地方,还真是不适应这样的环境呢……”周之浩扭动着自己时间没有活动而导致有些僵硬的身体,好让期僵坐在飞行座椅中的身体得到活动舒缓。

“得了,我看你不是不适应这里的环境,而是不适应没有了热情的北方姑娘。”周之浩身边突然响起了揶揄他的声音。

“哈哈,石头,你也在这啊!”周之浩看着李岩林,两位有些时日没有相见的老兄弟紧紧的拥抱以表示内心的喜悦。

在这个还未完工仍旧在不断扩建的机场上,这种景象比比皆是,在北方,庞大的战区导致了大家分散在很多区域内各自作战,也许今天大家在天空中偶遇一次,但下一次,谁也不知道下次相见的时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海军,陆军,还有空军作战单位都在开始重新向南方集结,苏联人在亚洲区域的最后赌博失去了大量的军事武装力量,他们在亚洲区域已经无法再能重新组建起像样的军事武装。

这就使得华军部队可以开始从这里抽调更多的部队向南方集结,准备打下一场和更为强大的对手的战争。

中国人在南方集结着部队,而美英两国也没有闲着,六月初,最新的一批从欧洲奔赴亚洲的支援船队通过了英国人掌控的苏伊士运河,这批船队中,至少运载着三万多名美军士兵和各种武器装备。

据初步所掌握的情报上看,这批部队将要在印度或者是缅甸登陆,以增强英美两国在亚洲区域的军事武装力量。

这是英美两国自从日本入侵东南亚以来第三次向亚洲区域增兵,增兵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却具有鼓舞士气的良好作用,同时这也是一个信号,英美两国能从欧洲腾出手来的信号。

尤其是美国人这边,他们在西线与德国开展,然而在东南亚地区也是不甘示弱,加快了从美国本土筹集兵力和武装向东南亚以东一带集结的速度。

从“瞭望塔”传来的卫星侦察照片上看,美国西海岸的各个港口都异常的繁忙,各种坦克、装甲车、作战部队从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登船上舰,而从美国东海岸登船的运输船队也频频通过巴拿马运河,正漂洋过海不远万里的来到一个陌生的土地上准备着一场新殖民地争夺战争。

感受到中国方面对东南亚的战略意图,美国也是立即还以颜色,他们对于东南亚这片铺满黄金的地方可是觊觎许久了,好不容易才等到法国和英国人的退出,绝对不能让中国人捷足先登!

不过有意思的是,美英两国在增兵的同时,嘴皮子也没闲着,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宣扬着自己军事行动的正义性。

当英国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当天,英国的主流媒体高调刊登了中国入侵东南亚一带的新闻,注意,是“入侵”这个非常歧义的字眼!

在媒体上,刊登了数位议员对中国擅自行动对东南亚一带用兵的分析,这些分析的矛头显然遗忘性的忽略了中国驱赶走日本鬼子的事实,而是刻意的给中国对东南亚用兵意图抹黑。

什么中国人的野心又起,中国的崛起引起东南亚力量的不平衡,中国是个打着民主旗帜的邪恶独裁国家,中国完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