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进蒙古(3/4)


他指地是40毫米60倍身管防空炮和88毫米炮的研制工作,在一次大战中发觉到防空火力的重要性之后,德国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就有了苗头。

但是时间和现实条件不允许他们那么做,因此只有偷偷摸摸地搞。而中国这边带去的某些参数却大大加快了这个进程,这令克虏伯非常惊讶,因为在他们地概念中,中国人研究先进武器,就跟大猩猩会开飞机一样令人不可思议!

当然这绝对没有贬低的意思。

本身中国是什么样的地方?

在世界上自诩为明的国家中,绝大部分人宁愿相信这里是一片明的荒漠。在1923年劫车案出来之后更是被他们宣传成了生人勿近地地狱一般。

陈泽听出了对方的意思,呵呵笑道:“作为完全陌生的两方面,我们地第一次合作是非常愉快的,不过我认为那仍然不够,我希望这种合作是建立在两个伟大民族之间的共同进步共同支持的合作关系。”

小克虏伯的眼睛顿时一亮,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陈泽这是在主动表示要寻求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别人都认为中国是政客说了算,但华联却与革命党截然相反,国家的权力被集中在产经联手中。议会的大部分议员,不是产经联的会员,就是产经联的代言人!

哪怕是在地方依靠民意选举的清流官僚,也不得不重视当地的经济,这关乎他们的仕途!而地方上的产业,几乎全是产经联旗下的企业工厂,他们才是中国的主宰者!

陈泽、刘浩然和伊忠明,这三大巨头的话语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华联的国策,元首陈炯明也不得不对产经联俯首听命!

因此对于在整个世界上觉得非常孤单的德国人来说,陈泽的这个承诺不啻于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霖!

换个人这么说他兴许不相信,但是华联方面在这里已经适当的表现出了的自己的实力,加上这一次战斗新冒出来地一些吸引人地东西。小克虏伯有理由相信陈泽这不是在信口胡说。

他欣然笑道:“能够跟远东的老朋友结成稳定持久地伙伴关系,对于两个同样伟大的民族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即使是作为我们两个拥有先进技术的大公司而言,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公司是愿意与有能力的盟友一同发展壮大的!为此我们甚至可以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客人!”

他不是德国元首,陈泽也不是华联的元首,上升到民族层面的合作这说起来是有些高调了,但是两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只不过出于谦虚的考虑,大家还是落实到商业角度来谈,这也没什么不妥,总归是事实核心不变。

克虏伯家族有太多陈泽想要的东西了,大炮制造技术自然不用说,特种钢的制造,特别是舰艇装甲钢的硬化热处理工艺技术,碳化钨技术,还有很多通过克虏伯穿针引线能够搞来的机械动力、煤化工、舰船制造和飞机制造技术等等。

德国人有太多的先进东西等着有人去挖掘了,另一时空德国的战败直接造成了苏美两国的强势崛起,那么多的科技成就都是德国人的心血啊!

陈泽哈哈笑道:“我们也非常欢迎在科技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德国朋友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有好的建议和帮助。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与我一道参观一下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呢?我们很想听听专家的中肯意见呢!”

这样的邀请,小克虏伯怎么会拒绝?

能够真正亲眼看到这个神秘的势力隐藏的实力,对于他们未来的一些决策太重要了!对方主动邀请,这是难得的好事啊!

他们参观的第一站,就是给苏军造成了重大伤亡的二连浩特炮台中的一部分,对于105毫米以下的大炮克虏伯没有看一眼的兴趣,因为这都是他们家产品的仿制品,尽管做得还不错,并且也有些改进的意思,但对于他们来说这都是应有之意,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203毫米榴弹炮也是英美货的仿造版,尽管没有给专利费,却搞得有板有眼,甚至还有点青出于蓝的意思,在美国那几年借着造坦克的便利,他们武器公司可是得到了不少的美军装备参数资料,盗版素质非常之不错。

小克虏伯的注意力首先被155毫米加榴炮和122毫米榴弹炮吸引了。

这是两个这时候比较稀罕的陆军装备口径,此时的155口径多用在战舰上当副炮,或者如同日本人一般用在巡洋舰上当主炮使用,但是陆军装备确有些口径过小、重量过大的不合算的嫌疑。

抛开122毫米榴弹炮不谈,155炮的爆炸威力只有203毫米炮的一半,而发射速度却快不了多少,本身的重量也有十几吨,应用起来似乎得不偿失。

华联陆军研究的155毫米榴弹炮的蓝本,来自于钟泱提供的后世著名的-45出口型榴弹炮的某些简单数据,比如说口径、身管倍数、膛线条数和药室容积等等,其余的关键技术都是要研究部门去搞得。

从基本的结构到钢材再到发射药和炮弹等等,那是一个相当不小的工程,折腾了这么四五年的时间才拿出今天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