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零五章 东海舰队(3/3)

厂的生产能力,在当这些分段的舱体被运送到总装船坞时这些舱体会以一个惊人的度逐一焊接起来。

同时在很多生产工艺上,原本费时费力甚至成品率并不高的生产技术,在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改良后,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次品、废品的诞生几率。

就像原本的船体耐压外壳,以前只能在钢厂中一次成型,不仅对钢厂生产过程中要求高,同时也提高了运输的困难和成本。

但是现在,铜厂可以不需要再进行这样复杂的生产,他们只需要成批量、大批量的生产出尺寸和外形都比较单一的高强度钢板,在经过高效利用率又高运输到造船厂后,这些高强度的钢板会被巨大的轧棍机慢慢的轧出一个船厂所需要的弧度。

而且在轧弯过程中,船厂还可以自行调整这些钢板的弯曲度和一些特殊要求,这使得钢厂可以更加的专注于单一生产高质量产品而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去处理这些特殊的钢材。

除了大型轧棍机,船厂还研究出了专用的一些其他设备,象给组合各舱段时,能将潜艇各种内部的大型部件运送至舱段内部组装的大型升降机,还有各舱段连接时所需要用上的专用固定大型框架爪等等这些巨型的设备都是在这么多年的生产实践中船厂工人还有研究人员们一同自行研究设计生产出来的。

别小看这些设备,虽然貌不其扬甚至有些就是傻大米粗。但是正是这些产经联内部特有的辅助生产设备,使得这些船厂在生产中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度和效率优势。

这些东西可都是船厂所有职工们多年来的智慧结晶,他们在生产中总结经验教,用着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去解决一个个生产中制约生产效率的工序和问题。

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辅助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华联海军在建造一艘黑鲨i型潜艇时的生产速度要比德国人建造同级别的潜艇少花费一半的时间。

这些都是期研究和生产摸索出来的经验,十分重视技术发展的华联高层也全都深知这其中的道理。

所谓技术,都是专业人员用几十年的心血和经验所累积出来的技巧和知识,时间和经验的累积,有的时候就是效率还有创新的最好基础。

海军的扩军进度虽然仍旧有些不乐观,但是许江已经向国防部做出了承诺,在今年年底,也就是中国和日本爆发大规模海战时,海军的实力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和提高。

现在在船坞里,不仅同时有着过三十艘黑鲨i型潜艇的生产,同时还有着十来艘如远洋潜艇在建造生产。到今年年底,这些潜艇至少会有九成以上下水试航,这些潜艇由于生产质量高,相信在下水后试航不久便能交付海军使用。

而刚刚交付两艘中型蛟级航母之后,在两个大型船厂中,新的战舰也同样在紧锣密鼓的生产建造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这些航母的护航舰只——四艘导弹舰正在做最后的设备安装作,一个月后,这些导弹舰将下水试航。

它们的加入将极大的提高东海舰队的防空以及反舰作战的实力,同时这些导弹舰也将按新的级别型号来编制,这些排水量过万吨的导弹将被归属为蛇级导弹巡洋舰。

这些没有装载巨炮的巡洋舰将用他们身上那巨大粗重的导弹让世人知道,一种新型的战舰将配合着航母成为海洋上新的霸主。

激烈的海战就快要爆发了,而日本人将是中国海军崛起的垫脚石,许江将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宣示二十世纪中国海洋的霸权时代到来。

自第三舰队覆灭以来,日本海军就很小心翼翼的避开了华联空军的锋芒,彼此陆军那些只会“肉弹”或“剖腹”的傻瓜武士,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日本海军,要更加睿智和狡猾。

并且还从空袭之中吸取了教训,日本开始重视飞机与航母的作战效能,慢慢在脱离巨舰大炮理念的桎梏。

真实的世界里,笨蛋总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在非独裁者社会体制的国家内,开明的军事思想也并非不可被接受。当华联在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列强诸国也在观察着这个新兴的工业帝国。

每当有一个强国崛起,其中所经过的道路,总会吸引着别人去探索和分析。华联用科技累计起来的优势,正在不断被其他国家所吸取和转化。

而这其中,做得最好的是美国人和德国人,日本人同样也在进步。这就是工业时代的特色,战争催生了军事科技,并且朝着全世界扩散,最终为人类的技术发展,提供者原动力。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