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上抗日(3/3)

掌握地区的政治权力,以压制官体系的权力。官只在乎权势和地位,不重视科技与经济,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人类政客的本质。

这种体系内部的相互制衡,钟泱也是认同的,这同样属于古会对社会体系构建宗旨之一。权力必须制衡,过于分散会导致财阀膨胀,压制国家很民众的利益。过于集中则会导致政客的权力失衡,变成赤化体系。

后世的许多人,都看不清这点,只会夸夸其谈,要么民主,要么,都是不懂国家的运转和政治的本质。

一个良性的运转体系才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地方,无论是美国自由派还是赤色派,都是西方肤浅的政治理念。钟泱立志于恢复中华明的传统化,这政治理念就是其中之一。

易经有云:见群龙无首,吉。

正好对应着现在的华夏联邦,国家设立元首职位,但这并不是古代的天子,所以依旧是属于群龙无首。而政治却因此变得清明,人治远去,法治重生,在以儒的仁厚化作为社会的润滑,使得华联真正是展现了“吉”这个瑞字的精髓。

??????

自愿军的筹备工作相当顺利,而隆重的北上援黑誓师大会也在桂省南宁举行。南宁民众和各界人士,前来热烈欢送,除了“华夏自愿军”的的三个主力师,还有军的第四军,也在南宁接受华联资助,进行整编。

两军将士,颇为动容。

誓师毕,吴师奇伟即率第四军登程北上,途经柳州,桂林,广西省主席黄绍竑早奉李宗仁之命,除给第四军发了若干饷项和开拔费外,还沿途组织人员招待。

广西民众,深恨日本侵略东北,见“自愿军”和第四军将士请缨北上抗日,更是热情洋溢,箪食壶浆夹道欢送。李宗仁尽了义,广西民众尽了情,多年之后,张发奎、吴奇伟仍不忘这一幕动人而又苦涩的悲剧。

自愿军与第四军由桂林进至全州,不料湖南省主席何键怀疑这两军将进攻湖南,云集大军于株洲抗拒,封锁北上之路,扬言若无中央命令,便不准两军军进入湖南北部。

第四军北上援黑,其实是汪兆铭指使张发奎做下的一个骗局。

汪兆铭为了在汪、姜合作中攫取更大的实权,当然要使他那“皮包公司”有一点硬货撑门面,因此便要张发奎以北上援黑的名义将第四军由广西拉出来,一可削弱华联的实力,二可使自己在与姜瑞元打交道时有实力可恃。

张发奎在政治上一向听汪兆铭摆布,因此便从上海赶回广州,向广州国民政府和白崇禧提出准第四军北上援黑。经过一番波折,第四军终于成行了。

但是,到了全州,因军费无着,致使全军寸步难行,滞留全州。

恰在此时,由闽军蒋光鼐、蔡廷锴两师所组成的第十九路军,于一月二十八日,在上海抗击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挑衅,揭开了民族抗战的序幕。

全国民众,抗日热情鼎沸,李宗仁也在广州电张发奎云:“此时沪战正急,热词危殆,若四军停兵不进,殊难自解。故无论北上或东进,弟当力为赞助成行。如何请早作决定。”张发奎窘困万分,急得无路可走,只好跑到南京去找他的后台老板汪兆铭请示办法。

却说汪兆铭自从与姜瑞元合谋挤走了孙科后,便当上了行政院。国府主席林森为人淡泊,他平日除了鉴赏古董外,并不介入党争,因此国家权力均由姜瑞元和汪兆铭把持。

汪兆铭坐上行政院这把交椅后,正颇为得意,忽听秘书陈春圃报告,张发奎求见。汪精卫眼珠转了转,忙问道:

“他来干什么?”

“请求中央给第四军颁发北上命令和饷项。”陈春圃答。

汪兆铭怔了一怔,他虽身为行政院,但这军队调动之事他无权过问,也没有钱给张发奎发饷,他更怕此时与张发奎拉得太紧,引起姜瑞元的疑忌,这行政院的交椅坐不下去,因此便不管与张发奎多年的交易和张军目下的窘境,对陈春圃道:

“你告诉他,就说我病了,不能见客”

陈春圃来到客厅,对张发奎道:“汪先生病了,不能见客。”

张发奎此时正急得火烫眉毛,他也不管汪兆铭病与不病,径往室内冲去,一边走一边大叫:

“这事非找汪先生解决不可”

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上抗日

&am;lt;!-- 小 说章节内容结束--&am;gt;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