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 钢铁生产(3/3)

见面之后,便完全改变,钟泱的言谈举止以及精神气势,都让久经宦海臣服的陈炯明大为惊讶。

他也是有着丰富的政治阅历,在交谈之中,不断观察着刘浩然和钟泱,自然能够隐约的察觉出两人的气场强弱。

他惊讶的发觉,以刘浩然的身份,竟然是处于客位,气势上矮了钟泱一筹。这里面的内情,就很值得玩味了,特别是对于陈炯明这种想要有所成就的政客而言。

不是想要玩弄什么诡计多端,而是为了日后的政治地位铺路,明白谁才是整个华联的第一梯队领头者,这对于任何一名政治家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选择。

好像此前刘浩然发自内心的感慨一样,才能和努力,都不及选择要来得重要。站错了队伍,无论怎么奋斗,都意味着悲剧的结尾,因为结果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虽然如此,那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对方不提,以陈炯明的为人性格,也不会能够巴结。他想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元首,而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傀儡,这是他内心之中的坚持。

说起这次钢铁工业的发展安排,古会内部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默契,如今正式公布,也是将之公开确定下来。

早在担任‘八幡‘总经理之前,刘浩然就亲身访问过欧洲和美国,积极引进各国的先进技术。经过多方调查,他认识到了中国目前的炼钢技术和设备都比起欧美差得太远。

别说是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就连满族国内需求都还远远做不到。以中国的资源丰富和市场前景的广大,刘氏重工只有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老旧的生产工艺这一条道路。

所幸的是,他得到了来自钟泱的全力支持,新设备、新工艺流程,都已准备妥当。唯一欠缺的,是大量技术熟练的行业工人。而为此事,三年前就开设的技术工人校,总算是让其他人明白了钟泱的远见卓识。

机器能够通过智能工厂来设想并制造,工艺也能够由专业的研发团队,凭仗着虚拟数据库的强大功能完成技术研发。

但技术工人的培养,才是一切的关键所在。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根本就不可能开展生产活动,比起机器,人的智慧和技能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就连殷向洲带领着第二研究所不眠不休弄出来的纯氧转炉炼钢技术,钟泱也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刘氏重工展开了合作,并在这个企业组织中占据着20的股份。

管理和运营的权力,钟泱也不干涉,只是让第二研究所参与利润分红。尤其是那些作出了成绩的科研工作者,更是享有着属于他们的经济利益。

这样做,才能激励其他的人,也保证了科研体系的活力和争心。没有利益的探索,一直无法久,这是凡人世界的法则,因为生存的残酷。

“纯氧转炉炼钢”是今年三月份才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这时用的平炉炼钢要六七个小时,而纯氧转炉只需30分钟,效率提升幅度非常惊人。

因为本身的金属加工技术基础薄弱,发展时间也还很短,因而这项技术有着不少不完善和不成熟的领域。以至比起当前世界钢铁界的常规工艺,都并不具备着绝对的优势。

但最终在商议过后,刘浩然还是毅然决定使用这项技术,在柳州这里建起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

经过了半年多的实验和改进,这项新技术已经日益完善。而在这里,也将是刘氏重工的第一家钢铁生产厂,光是第一期工程建设完毕,产能就达到了惊人的年产量五十万吨。

并且在未来三年内,等到前三期的建设全部完成,开足马力的生产线估计年产量能够超过五百万吨

这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字

并且按照兴华社未来十年内的投资计划,这样级别的钢铁生产厂,还将开设九个

这将使中国的钢铁技术迅速发展,产量猛增,创造数之不尽的财富,以及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奠定不可动摇的坚实基础。

钢铁生产,决定着华联的未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性工业指标。第二研究所也在金属加工领域,不断进行着深入细致的技术研发。

正在与德国合作开发的真空升降脱氧装置,还有自主研发的带钢轧制技术、连续铸钢技术、高炉吹重油技术、高炉高温技术等,都是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的基础研究计划。

单靠某个人的努力,是绝对难以完成的,工业时代,需要的就是制度化的集体力量,这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所在。.。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