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七章西南整军(3/3)

,他已经见识过太多匪夷所思的东西。强大的技术力量,让他惊叹不已。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息,作为一个内心有着追求和梦想的他,在当日的装甲部队营地里,就已经决定了要加入这样的一支军队。

比起政客,李宗仁更像一个军人。而且他的野心也并不大,在原本的历史上,那个独特的环境造就了一个军阀首脑。而在这片时空当中,他很幸运,在醉落魄的时候,得以接触到南联这样一个组织。

在视察完空军指挥部的建设之后,李宗仁则是一头扎进第二军的训练计划中去了。第二军已经进行过两次整编,所以黄绍竑和参谋部的人都是很有经验。这次又有李宗仁亲自主持,效率自然很高,在人员的编排、武器配置等各方面都进行的极其顺利。先期整编好的部队的军官已经开始陆续进入教导总队等待轮训。

训练计划和大纲都由李宗仁他们自行制定,并且在训练中进行总结和改善,在这一点上,作为一支还很年轻的军事队伍,没人能够为其提供有效的经验。不仅有陆军作战的各种战术科目的培训,还有战略制定的指导原则,第而军的作战特色也进一步在培训计划中得到强化。

其中主要是对伏击、穿插、途奔袭等战术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在计划中增加了很大的篇幅对这些战术进行研究指导,最后又找来参谋部的黄绍竑等人对计划和大纲进行讨论,集众智以成事。

第二军李宗仁直属的山地旅驻地内,一群军官正聚集于此。对山地作战,在做的桂系军官和南沙军校出身的粤系将领,都并不陌生。可实际上,以前只是模糊的知道一些经验,却并没有系统化理论的自行总结成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

所以,李宗仁对山地旅的训练下了大力气,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他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军人,当然希望用自己的手,在军事领域开拓一个崭新的未来。

之所以到上思县来,是因为这里的山地地形比涞源更复杂,便于训练。十万大山群峰如林,以雄、秀、奇、险、幽、旷而称著于世,这样一出地形复杂,山林密布的地方,正是山地作战训练的好去处。

山地旅的训练十分艰苦,他们的日常训练科目有山地行军、山地武装攀爬、如何利用地势地貌进行掩蔽阻击,有一些训练科目甚至跟特种大队的训练有近视的地方。

而整个山地旅的武器配置也很有特点:并没有配属大口径的步兵炮,就是迫击炮也只有60mm的。这主要是为了让部队能够在复杂地域可以保持高效的机动能力。大多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道路可供山地旅使用。

因为这个原因,甚至他们连重机枪也没有配备。单兵除了随身武器,还都多配有一把类似特种兵的登山镐,主要是为了攀爬使用。

如此费劲心思,当然不可能仅仅是为了对付沈鸿英。李宗仁可是知道,南联的目光,还盯着整个东南亚地区。富饶的自然资源,盛产粮食的土地,更不用说那里是在世界海运航道中所占据着的关键性位置的地区。

这一次世界大战,正好是中国从列强手中抢夺这些区域的好时机。为此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山地特种作战训练,是十分必须的。

与其到时候手忙脚乱,不如现在就开始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准备。

看着李宗仁的身影,站在身后的黄绍竑感慨不已。两人的关系,可谓复杂。当初因为挖墙角事件,黄绍竑一直对李宗仁心中有着愧疚。后来更是因为政治立场上的选择而分道扬镳,不过最终的结果却证明了李宗仁更有远见一些。

党的确不足以成事,因为在道路上,现就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向。赤化体制,或许成效迅速,但却也是无根的浮萍。当今时代,战争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比起虚无缥缈的信仰,工业实力才是真正的社会基石。

能够支撑起一支现代化军队的东西,从来都只有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这就是李宗仁从南沙军校那里来的知识,也是他开始彻底脱离旧时代番黎的开始。

如今北方大战未平,而南方也正酝酿着战争。黄绍竑知道,现在是他该弥补此前错误的时候了。一心一意辅佐李宗仁,整军备武,以窥西南。.。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