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二章文宗太炎(3/3)

情,大多都没能从公正的立场对南联进行评述。

尤其是现在的上海舆论界,被杜月笙所把持。当初为了左右舆论,杜月笙极力拉拢新闻界的知识分子。《新闻报》编辑唐世昌,成为他在新闻界所收的第一个徒弟。至此以后,如汪松年、赵君豪,姚苏凤、余哲、李超凡等著名报人,也都或明或暗地成为杜月笙的门生。经过这些人,杜月笙控制了新闻界一大批从业人员。

新闻界凡依附杜月笙者,不但职业有保障,而且按月有津贴。据说津贴数额相当可观,按当时币值,如被津贴者将所得津贴存入银行,一年可买一辆轿车。然而,他们如对杜月笙不买账,不但饭碗会敲掉,甚至会有性命之虞。

经过这样软硬兼施,杜月笙俨然成为新闻界的幕后操纵者,许多重要新闻,甚至是排好了版的头条新闻,只要杜月笙“闲话一句”,往往会忽然不见。

经此一系列活动,杜月笙不仅在黑社会,而且在知识界也有了自己的影响。上海滩的“三大亨”中,黄金荣、张啸林分别被称为“黄老板”、“张大帅”,惟独杜月笙却得了个雅称呼“杜先生”。

这个姜瑞元的拜把子兄弟,党的鼎力支持者,对于一向和党兵戎相见的南联,又哪里能有好的感官?自然是能摸黑就摸黑,至于其他地方的报纸,也大多有着各自的政治背景,或者是各自的术派别。

对于南联这样一个新兴势力,要么是不熟悉,要么是恶意诋毁。真正了解实情,而又态度中肯的,并不多。

坐在自己的轿车上,钟泱的心情还算不错。和章太炎的一番话语,虽然未必就是胜读十年书,但多多少少,也有着收获。在对于古代的化知识上,其人果然有着深厚的知识功底。而且对于中医的研究,也是造诣不凡。

只不过在对待佛上,两人有着一些分歧。章太炎身为一个涉猎甚广的大问家,对于在中国传播甚广的佛,当然也有着研究,不过却是从三十岁之后才开始的,而且这里面几经波折。

与其佛教信徒不同,章太炎钻研佛,主要是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求,即20世纪初资产阶级派反清斗争的要求,并非为了做纯粹哲或宗教上的术研究。1906年出狱后到东京,对留生演讲中提出,“要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提倡佛教为社会道德起见,固是最要;为我们军的道德上起见,亦是最要。”这是章太炎论佛的宗旨所在。

钟泱在广州,多有接触大乘佛教信徒,对于佛内的派别细分,其实并不太清楚。经过章太炎的细述,才知有着禅宗、净土和密宗的区别。在一番讨论下,也对部分的佛法内容有所改观。

章太炎所倡导的禅宗理念,首先就在于“发起信心”,也即是要求资产阶级派,树立起“依自不依他”的大无畏精神,这对中国的前途大有好处:

明之末世,与满洲相抗、百折不回者,非耽悦禅观之士,即姚江派之徒。日本维新,亦由王为其先导。王岂有他?亦曰“自尊无畏”而已。其义理高远者,大抵本之佛乘,而普教国人,则不过斩截数语,此即禅宗之技也。

仆于佛,岂无简择?盖以支那德教,虽各殊途,而根原所在,悉归于曰“依自不依他”耳。……佛教行于中国,宗派十数,独禅宗为盛者,即以自贵其心,不援鬼神,与中国心理暗合。故仆于佛教,独净土、秘密二宗有所不取。

佛教内部,派别众多,而章太炎独倾心于禅宗,而对净土宗与密宗均持批评态度。在这点上,钟泱也表示理解和支持,无论修行还是治世,都应该从心开始。空心绝智,弃我求佛,妄取福报,贪图来生,这哪里是人道所为?

自晚唐以后,禅宗成为支配中国佛坛的主流。禅宗的理论可归结为“自心是佛”、“顿悟成佛”、“无念为宗”这三条,章太炎以“自贵其心”来概括是深契禅宗宗旨的。章太炎以为,佛之所以有用,有着“自贵其心”、“自尊无畏”的精神。

在这点上,钟泱也表示认可。但对于净土宗的影响力和蛊惑能力,也抱着深深的戒备。而普行于世的大乘佛教,恰恰多为净土宗,让人积福德,求善果,以轮回和地狱恐吓信众,这点是钟泱所厌恶,并且排斥的。

民有心,当可佛,禅宗求心,可助人明悟自身。这点可取,且禅宗不似净土宗,肆意扩张在民间的影响力。并且从信众手上聚敛钱财,行事霸道,大有唯我独尊的味道。总以为全宇宙就自己是对的,不信佛就要下地狱。

要建立化,就必须先要确立自身的信仰。而钟泱,现在就是欲行华夏自古以来的君子之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博,待人圆润,内心刚强,这就是君子之道。刚柔并济,兼容并蓄,有着坚持,也有着海纳百川的气度,这才是华夏子民该有的心态和大族气魄。汉唐骨,尽归于此。

那丢失掉的中国魂,钟泱希望一点点的拾起,直到我族可以再次抬头挺胸,昂扬向前为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