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四章 垂死挣扎(2/3)

始担任国民军第四军军,而后1926年升任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参谋总、黄埔军校副校。北伐战争期间,任军总司令部参谋、广东省政府主席、军第八路总指挥,肩负留守广州的“重任”。

其兼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军事厅厅、黄埔军校副校、第四军军等职,总揽了广东党政军大权。所部第四军两个师和叶挺团,由副军陈可钰率领,更是参加北伐,攻必克,战必胜,使第四军获得“铁军”光荣称号。

这样一个人,和姜瑞元的关系说不上好与坏,两人都是心怀野心之辈,绝无寄于人下的可能。只不过在对待红门的态度上,有着相当的合作共识。

原本的历史上,他不久后便会亲自前往南昌,与姜瑞元商议镇压红门的事情。但现在却是不存在这个可能,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被“镇压”的对象。

姜瑞元率军奔赴上海之时,他还在沾沾自喜,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坐上广东王的宝座。可南军那犀利难挡的攻势,却让他懊恼不已,甚至开始怀念起黄埔生军来。论起实际战斗力,铁军虽然不错,但未必就有生军的水准。

广州南郊战线,只要突破此处,广州将成为一座无险可守的孤城。这一点,无论李济深,还是李少杰,都相当的清楚。战略上的选择,并无复杂,依仗着厚重的力量,正面突破就可以了。

“总司令,以目前的态势来看,只要再过半日,我们就可以突破战线,直取广州。”第二师师程力神色轻松,心情愉悦的笑着。

算算时间,战况可能会持续到晚上,这对双方来说,夜战都是对士兵极大的考验。但因为有着足够的肉食作为营养补充,南军士兵普遍不受夜盲症的困扰。所以半日后结束战斗,突袭广州城正是时候。

虽然巷战比较麻烦,但他还是抱着自信和从容的心态,这是力量的缘故。

“程师,切不可掉以轻心啊,我们的敌人,可不是软柿子。”多年的上位者生涯,使得李少杰也有了养气的功夫,不再像过去那般轻狂草率,而是有了大将的沉稳气度,教人心折。

两人虽说是挚友,但军中不比其他,纪律很是严谨,故而他们也互称军职,以示名正。

“作为军之中的老牌军事将领,他的素养和才华都有着不俗的造诣,绝非可以轻视之人。”看着军事地图上所标明的详细注解,李少杰和程力也讨论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当年孙逸仙还活着的时候,于北伐过程中,李济深便初步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积极协助姚雨平整编军队,认真制定作战计划。为了使作战计划更加详细与周全,他亲自到前线侦察地形,选择行军路线。他主动请缨,直接到前线指挥作战,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次大败清军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些资料,南军的军官高层都是熟悉的,营级别以上的军官以及他们的队伍,都会被专门统计出的档案件,经整理后送往参谋总部,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就会用到。明确地方一线指挥官的性格和能力,以及其部属的作战能力,对于战斗计划的制定意义重大。

“叶希夷和他所谓的铁军都不在,李济深估计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李少杰的意思程力自然明白,但当前广州的驻守部队实力的确不行。李济深的得力下属叶希夷还在武汉休整,一时间也难以返回粤省。

就算是“铁军”回来了,以南军目前的军事力量,也怡然无惧。在这样的底气支撑下,程力当然有着足够的自信。军事斗争,首要的因素就在于营造自己的“不可胜”之实力,谋略和计策,全都等而下之。

这就是临之以堂堂正正之师,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和可歌可泣,也没有所谓九死一生的荡气回肠。唯有无坚不摧的力量,一举扫平前方的障碍。整个社会体系,近百万人凝聚起来的工业化力量,汇聚在一起,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撕碎旧时代的番黎。

无论是党还是红门,他们的所谓枪杆子,早就已经落后了。

深沟战壕之中,一个个沙袋堆砌起来的机枪阵地,正在向着敌军倾泻灼热的金属洪流。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的巨大威力,再一次证明了它的存在价值。南军士兵不得不寻找掩体,暂避头。

先锋第一营,有着许多早年参与过援桂战役的老兵充任军官,战斗力极强。各种新式武器装备也都优先配备给他们,可谓军中的绝对主力。而李少杰所率领的第一师,就有着十个这样的主力营,力量不可为不强

目前的南军,基层战斗力量主要以班为单位,作战十分灵活灵活。步兵班的编制以12人为标准,分乘两辆战斗吉普车,正副班各带一组。这样每6人一小组,火力会更强,且根据战时需要,可以随时灵活编组成2人六组、3人四组、4人三组、6人两组等等,便于执行各种各样的战斗任务.

面对机枪阵地,也不会使用这个时代的散兵集群冲锋这种炮灰流战术。而是实行突击小队渗透以及各式远近火炮的支援。班级战斗单位体制的存在,因为突击步枪的标准化配备,使得火力强度不降反升。

人数虽然稀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