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46. 拒之城外(1/2)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又是半个月过去,眼下已是六月中旬。

这段日子以来,袁熙数次前往冀州,看望自己久病多日的父亲袁绍,然而均吃了闭门羹,扫兴而归。

袁熙表面装作一事无知,可是他的心里非常清楚。

因为通过他前世的记忆,他知道他的父亲袁绍是撑不过这个月了。

那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时刻,终将到来,是完全无法阻挡的!

然而,至于是何人下令封城,不让他们进城拜见袁大将军的?

不用经过大脑思考,单纯通过脚指头,都可以猜得到……

是何人?

才会具有如此的权势?

那人,即使不是他的三弟袁尚。

也必然是他三弟身边的两位谋士,逢纪或者审配。

只因逢纪、审配二人,一心只想维护袁尚的“世子”地位,借助职位优势,笼络各种资源,打压异己,以便袁尚日后能够接替袁绍大将军的位置。

这种伎俩,明眼人都看的明白!

另一方面,他们得知辽东形势趋稳,于是曾多次下令催促幽州,归还先前派驻的五万士卒。

对于此事!

多亏别驾大人韩珩机智,借口鲜卑部落步度根和轲比能两大势力垂涎蓟县已久,近期以来虎视眈眈,蠢蠢欲动。

借此!

予以拖延应付,有待日后情形缓解,再予以归还。

岂料!

没过多久,冀州又再次派人来催,韩珩又拿没有接到袁大将军的亲笔调令,予以拒绝。

最终,来使只能作罢!

……

袁熙和田丰多次探讨之后,认为只有自己暂时离开蓟县,是最为妥当的解决办法。

原因是,如果冀州方向,如若再有任何突发动作,幽州方面不方便及时作出回复应对的,都可以托词刺史大人不在蓟县,需要时日传达予以拖延。

即使有战事发生,蓟县城高墙厚,短期内都可以坚守不站。

所以,袁熙考虑再三,最终下了决心,那就是暂时离开蓟县,前往辽东。

临走之前,他多次嘱咐别驾韩珩要悉心照顾乌桓王蹋顿的两个幼子,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

这两个孩子,不单单是乌桓王的儿子那么简单,他们还是双方的人质,因为他们的存在,攸关辽东未来的安危!

……

这次,袁熙只带了田丰,王铁锤二人,没有令峭王苏仆延跟随。

因为苏仆延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必须留下来训练蓟县的兵卒。

截止到目前为止,蓟县全城已有4.5万的步兵,2万的弓箭手。虽说人数众多,可战力不说没有吧,也几乎趋于零。

只因这些兵卒,他们杂乱无章。有的来自冀州,有的来自辽西,另少一部分是蓟县的兵卒。

其中的大多数兵卒都是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又加上接近一半的新兵,这样临时凑起的部队,若不加以整合,予以高强度的特训。

一旦有战事的发生,如何应对复杂的战况?

若到那时,及时出现临时倒戈的情况,也是很为平常。

所以,留给苏仆延的任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因为针对一支军队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身体素质是否强健,也不是武器装备是否精良?

而是将士的军心是否统一,士气是否高涨?

而这些东西,恰恰是蓟县将士所有没有的!

所以……

若想在短期之内,让所有将士军心和士气有所提升。

答案,是不可能的!

因为军心和士气的提升,必须要有合格的将军予以指点强化,再经过长期的磨合实战,才有可能令一支散兵发生质的飞跃。

本来,袁熙是打算带上甄宓两人一起前往辽东的,无奈碍于两个不到两岁的幼子还未断奶,只好与爱妾甄宓痛心两地分离,留下她独自一人照料两个幼子。

随后待别驾大人韩珩一切准备就绪,袁熙亲自下令王铁锤率领五千步兵士卒,押解着三万石粮草踏上了前往辽东的旅程。

……

与此同时,远在辽东独自一人肩负守城重任的淳于琼将军,也并未闲着。

在袁熙等人离开的这段期间,闲来无事的他找来了,前段时日主动归降的公孙康,阳仪和柳毅等人,共同探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否为辽东城做出点什么?

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为刺史大人分忧,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二来也可以为自己增加个人功绩,说不定可以获得提升的机会。

经过多次的讨论,都没有好的想法,于是他们找来了倭国特使吉田亚纪,最终在特使吉田特使的建议下,他们探讨出了一个一致的结果。

那就是,对特使吉田亚纪最新组建的那支舰队,来一次绝无仅有的海试。

海试?

是的,没错,就是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