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二章(1/2)

编辑必须先构思出一本书完成的样貌,但是尾崎先生与银色小姐这两个人,无论思考模式和创作方法都截然不同。在面对某个主题的时候,我只是凭着自己独特的直觉行事,不敢说自己做得很完美。

现实生活中当然有许多局限,但如果有年轻的编辑有此志向,希望以我为榜样,为此努力不懈的话,我会回答说,不可能再创下我在工作上的优异表现。我现在五十二岁,而我过去都是凭着自己的直觉一路走来。

我从未模仿过任何人,也不认为有谁可以仿效我。每个人的想法和价值观都会反映在工作表现上,因此想复制我,根本不可能。我有自己的生命哲学。换句话说,其他的编辑都有各自存在的重要意义,而正是因为这些个别的独特思维,才能编制出成功的作品。

我的重要意义就是激发作家的写作潜能,构思书籍的内容,推出成功的作品。这世界上有数十亿人口,我和作家的关系即是两个独特人生的交会与撞击。因此想成为或者仿效我是不可能的。倒不如思考如何做个有原创性的编辑来得切实。

“你们看看,改得满江红吧,这就是编辑的工作。”那也是作家和编辑擦撞出的火花之一。

评论:

见城先生有着非常强的书感,傅月庵说“编辑是一种微妙的手工行业,得失存乎一线,好编辑就像好球员天生便有球感,往往也具备了书感,好球员预先知道球要往那边掉,怎么接,好编辑则知道书要怎么编也样卖。”的确如此,见城先生通常都是阅读某人的作品、看电视和看舞台剧,或者听了某人的唱片专辑,然后去见那个人;但有时候也是只凭直觉,认定对方就是丰富的矿藏,便立刻与他见面,而且预感确实很准。见城敏锐地发掘作者并激发他们的巨大潜能并造就出成功的作家。作者在《口红留言》中写到他从收音机中听到松任谷由实的《毕业写真》被感动,而用各种方法接近她想与她合作,在不懈努力下出版了她的自传式散文,最后销售了150多万本。仅仅通过一首歌,或者一句歌词就认定这个作者值得合作,这的确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与生俱来的书感,但我也相信这是作者不断积累不断学习扩充知识储备的结果。

见城先生在书中揭示了编辑的终极意义:“就是将自己感动的东西介绍给世人,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所编辑的书往往能抓住社会最深层的脉动,引起读者共鸣。“迷惘的时候就往前冲吧!““假如你害怕失败不敢往前冲,那你永远不会有任何收获“这种壮士扼腕式的执着和拼搏,注定他会成功。

时间:5月5日,地点:高铁,内容:《编辑这种病》210-219页

笔记:

我岂能容许态度散漫的家伙从我的面前经过呢?

我回想起在东大校园内搞学运时,写在安田讲堂上的某个涂鸦文字。为了让对方知道,你不能只是从我面前经过,我们必须建立起忠诚的革命情谊。对人投入感情是有险的,但是不愿意投入,就做不出具有关键影响力的作品,而且我相信八成的风险都可以用努力克服的。我认为可以轻易完成的事情不能算是工作,因此我只往百分之九十有风险的地方前进,而且经常对其结果设定最坏的打算,然后想像最好的结果是如何,再努力思考如何推上完美的局面。正因为事前已设定和想像最坏和最好的结果,便能在创意上放手一搏。因为我把自己的感动和大众分享,因为我让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作品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因为我与创作者建立一种互相交锋的关系,我才得以不断出版各种百万畅销书。

我希望他的文字里,能呈现初次体验年老的那种悲惨和无奈。例如打高尔夫球的时候,球飞出去的距离越来越短啦,**的质量下降啦,身体某处疼痛便担心自己是否罹患癌症啦,皱纹和老人斑增加啦,孩子们逐个离开身边等等。

我一旦认定这个作家颇具潜力,便会答应他的任何要求。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想和这个人完成开创性的工作。若要让对方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就必须出言刺激他的潜能,与他保持密切的关系,和他坦诚相见,让他吃尽苦头。此外,还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既然对方已经逼迫至此,自己也无处可逃,只好奋勇挺进。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难免会被对方弄得血花四溅或轻微擦伤。

评论:

“他做事果敢,莽撞,执着坚定,认定的事情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人只要愿意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全部的精力,即使放下看不到任何成成果,你付出的努力总会结实累累”。见城说他的这种精神得益于中学对格斗的热爱,我们暂且将其称之为格斗精神。他想要和某个作者合作,便会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去争取,不达目的不罢休。比如他与五木先生建交,见城看完了他所有作品,并且每次看完一部作品,就写下感想寄给他,写到第十八封信时他首度回信,写到第二十封信时才终于有机会和他见面。

一方面,见城在其人生路上横冲莽撞,“想改变眼前的自己”,不断怀疑,不断挑战新的工作。一方面,见城在出版的每一个细节上,都非常用心努力,凡事做到周全,谨慎到无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