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登基(大结局)(5/6)
正服的庆平长公主手捧托盘,托盘上面正是之前被胡人所抢走的传国玉玺。
走到宁志远面前后,庆平长公主手举托盘缓缓跪下,然后躬身说道:“请宁公接过玺印,继任大统。”
后面观礼的所有官员和勋贵也一起跟着跪下齐声大呼:“请宁公接过玺印,继任大统。”
在这些整齐的呼声下,宁志远这才表情肃穆地恭身接过玉玺,然后走进内殿更衣。
半柱香后,已经脱下盔甲换上龙袍的宁志远手捧传国玉玺,直接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俯视众人。
一时间,包括两位公主在内,所有人立刻齐声大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请起。”宁志远用低沉有力的声音说道。
众人这才站起来,然后执臣子礼微弯着背等候新皇的号令。
受禅结束后,宁志远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份皇帝诏书:“今朕承帝王之绪,赐国号大宁。
以和安八年改为光兴元年,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诸不当得赦,皆赦除之。”
但凡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已是惯例,众人皆不意外。这份诏书,也算是中规中矩。
接下来,就是大肆封赏的时间。
新皇光兴帝首先赐庆平长公食邑五千,焞芳公主食邑四千。两位公主保留称号,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魏太庙。
封长子宁雅柏为孝亲王,次子宁雅枫为恭亲王。长女宁雅珊为淑贤郡主,次女宁雅芷为敏清郡主。
奉国将军李定北封护国公,定国将军萧志坚封卫国公,九江知府苏真封慧国公,三公各赐国公府一座、赏金千两。
章文轩封惠文侯,暂代吏部尚书一职。
其余一众西北将领皆有封赏,凡是千户以上的将领,皆能封爵,指挥使以上甚至直接封侯。然后依次**行赏,无一遗漏。
在礼部官员念着封赏名录时,凡是被叫到名字的西北将领全都激动不已、欣喜若狂,有些人甚至忍不住泪流满面。
他们这些武将终日刀头舔血、出生入死求的是什么?
不过就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罢了。
如今,这一切都已成真,难怪他们会如此激动。
望着这些陪自己东征西战多年的下属如此高兴,已经由西北大将军变为光兴帝的宁志远也不禁受到感染而笑了起来。
在封赏过后,宁志远随即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以金陵为陪都,迁国都于旧京,一年内完成。
什么,要把国都迁回旧京?
这项政令,顿时让大多数人都懵了。
朝廷好不容易才从旧京迁过来,怎么宁家一上位就要重新迁回去,难道江南这边不好吗?
许多开始习惯江南怡人气候和优越生活的官员勋贵们不禁有苦难言。
这时,宁志远不冷不热地补充道:“此次迁都,除在职官员要受朝廷调派外,其余人等一律自愿。
如果有人想留在陪都的话,朕也不会勉强,各随其意。
另外凡是愿意跟随大军迁都的百姓,朝廷会在路上定时施粥,另外有大夫会为生病的人治病,使其平安到达旧京。
此事朕会张贴皇榜,公布天下,望诸君自行体察。”
听说允许自愿跟随,不少勋贵们顿时松了口气。
经过胡人入京后到处烧杀抢掠这场大劫后,许多被抢劫一空的世家勋贵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旧京那里除了一幢旧房子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实在没多余的钱财和精力再随大军迁都。
只有部分还期望着东山再起的家族,才有意于陪新皇迁都,以后找机会再度复兴。
站在群臣当中的池非望着坐在龙椅之上,身穿龙袍、一脸威严的岳父,他忽然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这个人既是他的岳父,又是这大宁朝的开国皇帝。
而他自己,则是岳父亲赐的三大国公之一的慧国公。
由“慧”这个称号,足以看出岳父对他的恩宠和期待。
于岳父宁志远而言,他自封为光兴帝,这光兴二字,自是取其光复天下、中兴社稷之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岳父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首先是驱除盘据南方和西南地区的胡人,收回失地、光复内陆。。
其次是平定江东的叛乱,使那里重新受到朝廷的监管和控制。
接下来,宁家还要在全国逐步推行各种新政,其中包括争议最大的官员选拔制和清廉社制度。
这些新政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绝非短短几年之内就可实现。
由此可见,岳父宁志远身上的压力并不少。
而身为他女婿兼亲信的池非,要做的事同样有很多。
他不仅要辅助岳父改革弊政、推行新政,还要想办法把蒸汽机研制出来并投入使用,让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发生在这个名为大宁的汉人国度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