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 大户(3/4)
为感动。
这样吧,此事我要好好考虑一下,过两天我再回复你们如何?”
“那就有劳宁公了。”几位使者立刻恭敬地行礼,并且有意无意地观察着宁志远的表情。
他们原以为这些多少带有威胁味道的话会让这位名震天下的西北大将军勃然大怒,但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对方脸上并没有显露出怒意,反而笑得颇为开怀。
对方这种奇怪的反应让四个使者感到既惊讶又迷惑。
难道,宁家想要重新丈量土地之事,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要逼江南各个世家表忠心,要他们站在宁家这一边?
带着满心的疑惑,几个使者表情复杂地离去。
等他们离开后,站在屏风后面偷听的池非这才慢慢走了出来,然后恍然道:“怪不得田益光敢抗令不遵,原来是跟淮南的四大家族搅在了一起。”
宁志远笑道:“那正好,省得老子还要逐个去对付他们。
我原本还担心这些长年养尊处优的南方大族会太怂而不敢有所反抗,这下终于可以放心了。”
那四个使者并不知道,宁志远并非在演戏,而是真的高兴。
因为宁志远和池非他们特意挑这个时候对南方各省实行清查土地和隐户的举动,就是要逼那些侵吞了大量国有土地以及通过各种手段免税的世家大族起来造反。
只有逼他们造反,宁家才能光明正大地去动他们。
这次行动,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吃大户。
江南各省是全大魏最为富饶的核心腹地,全国四成以上的粮食和税收都从江南而来。
正因为江南富得流油,因此人口也是最为密集的地区。
整个江南,一共有人口一千两百多万,占了全大魏总人口的五成左右。
虽然因为瘟疫和战乱死了不少人,但上千万人口的基本盘肯定还是在的。
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再加上瘟疫和战乱,导致整个江南的粮食生产几乎处于完全停滞的状态。
人是铁,饭是钢。这人要活着,就得吃饭。
或许对于那些藏有大量存粮的世家大族来说,现在这种状况不过就是平时少上几道菜的小问题而已。
但对于绝大多数早已饿得连树皮都吃不上的平民百姓来说,这可是事关生死的大问题。
西北和东北两地不管再怎么丰收,也不可能养活上千万的江南百姓。
别看宁家不仅给百姓免费接种,还派兵把大量流民引导回乡复耕,好像什么都不缺似的。
但实际上,宁家的存粮已经快见底了。
再这样下去,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局面肯定会因为到处缺粮而发生动乱。
现在摆在宁家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搞到足够的粮食来救济百姓,以维持地方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池非这才建议用清一色的骑兵来组成远征军,去胡人盘据的南方地区大肆抢掠,把胡人的牛羊牲畜抢回来作为辅粮养活百姓。
但此事就算再顺利,也至少要两三个月后才能见效。
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以现在西北军的存粮来看,根本撑不到这么久,很可能一个月后就要断炊了。
这下该怎么办?
宁志远和池非、章文轩等人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损人利己的办法:吃大户。
何为大户?
当然是指那些在地方上盘据多年,早就养得膘肥体壮的世家豪强们。
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大户,要粮有粮、要钱有钱、家里有矿。
这些世家豪强在当地历经数代,大多都是十分难缠的地头蛇,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家中存粮拿出来救济百姓,无异于与虎谋皮。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只能来硬的。
先逼他们造反,然后再用大军灭掉他们。
这样就能光明正大地把这些世家豪强多年积攒起来的存粮和家产给没收了。
所谓打蛇打七寸,想逼他们造反,必须要打其要害才行。
至于这些世家豪强的要害在哪里,其实用两个字就可以解释清楚:土地。
大魏立国两百多年,各地世家豪强用种种办法兼并农民土地和侵占国有土地早已是司空见惯之事。
而土质肥沃、气候温暖潮湿,可以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的江南地区,这种现象尤其严重,甚至已经到了无法抑止的地步。
事实上,历史上许多皇朝灭亡的原因或许各有不同,但其根子往往就在这土地兼并上。
世家豪强利用天灾或动乱等各种因素吞并了大量自耕农的土地,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小农经济。
同时这些世家豪强都有各种各样的避税办法,因此他们治下的土地有很多是根本不需要交田赋的。
各地官府由于收不到足够的税赋,国家经济肯定会不断恶化。
为了弥补这个缺口,官府只能对自耕农加收更重的赋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