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31】王珂的吻痕(2/4)

厂商也得抢着往里面跳;麒麟则被一道又一道制裁禁令锁死,试图艰难挣扎出一条希望渺茫的求生道路。

因为各个厂商的宣传,手机芯片在后世已经几乎等同于移动处理器,然而实际上一台手机使用到的芯片要多达几十片,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ds(数字信号处理)芯片、is(图像信号处理)芯片、射频芯片、音频管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导航芯片、蓝牙芯片等等。

比如华为明明拥有5g主导权和5g芯片,却偏偏在21连续发布多款4g手机,就是因为空有5g芯片,但5g滤波芯片被卡住了。

滤波芯片是射频芯片之一,基带+射频才能实现手机通信功能,而在射频领域,95%的市场都被美日公司占据,国内公司在这个领域成果和市场几乎为零,海思同样未能突破。

不是海思不够强,事实上从mate20开始,华为就已经把射频中的功率放大器和低噪声放大器换成了自研,但一方面,滤波是射频中最难攻克的领域,另一方面,给海思的时间太短太短了,任务也太重太重、太多太多了。

回到正题上,因为洛神ui可以刷机使用,古词手机本身的宣传卖点就是性价比,参数就十分重要,其中的主要参数也就是后世哪怕普通消费者也都已经耳熟能详的几个领域:处理器、屏幕、摄像头、电池。

这也都是以小米为主要代表的手机厂商一直努力宣传的结果,这并非贬义,从手机商场的角度来说,小米这家公司有太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其中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更加明确突出了宣传卖点,比如手机处理器、屏幕分辨率、拍照像素……都是如此。

事实上,手机处理器频率高、性能强,手机不一定不卡,屏幕分辨率高,屏幕不一定清晰,摄像头像素高,拍照不一定好——但消费者不懂!

小米将手机各个领域都给“数据化”,分辨率、像素、跑分,可以很直观地让消费者感受到差异,这毫无疑问是有利于宣传的,而且不算虚假宣传,人家说的都是实话,我说我屏幕分辨率比苹果高,确实更高,可没说我屏幕显示比苹果好

——比如ihone11发布之后,那块326i(像素密度)的屏幕被全网嘲讽了一年都不止,但实际屏幕显示效果,ihone11的那块720级别lcd屏幕可以把除了苹果、三星之外几乎所有厂商的旗舰手机,是旗舰手机,都按在地上打。

除了屏幕硬件本身之外,调教也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安卓有先天缺陷,色彩管理天然被ios吊打,三星旗舰一直使用的都是自家最顶级屏幕,给苹果的都是相对次一等,但实际观感上就是不如苹果。

不过在当时的网络舆论环境下,提到ihone11几乎就少不了“大果粒屏”的嘲讽,以至于使用者没觉得差,说“不影响体验”“看不出来差距”都要被各种嘲讽。

这就是“数据化”宣传的效果。

这种宣传策略有好有坏,好处不用说,发布会有噱头,宣传有卖点,可以吊打友商,吸引消费者掏腰包。

弊端也很明显:拿到手之后,一对比就能发现真相,会持续降低信用值。

不过对于手机商场来说,手机卖出去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宣传策略毫无疑问利大于弊,因此一直都在往下延续。

小米“一亿像素”,华为宣传拍照的“夜视仪”“望远镜”,包括苹果各种“不明觉厉”的技术名称,比如视网膜显示屏、超视网膜xdr显示屏、超瓷晶面板,也都是这个套路,只不过较于各安卓厂商要更委婉。

这是苹果的高明之处,但不是谁都有资格学的,需要积累和底蕴,三星与华为一直在模仿和追赶,也是众多安卓厂商之中仅有成功的两家。

房长安定下的策略就是创业学小米,发展学华为,而华为其实就是一直摸着三星苹果往前走,前期肯定要各种数据化吊打友商。

因此实际体验都是次要的,定好宣传卖点,往这方面狠狠堆料,至于不宣传的不重要的地方,自然能省就省,现实里面小米也一直是这样的策略,宣传什么就做什么,做了什么就要宣传什么,所以才有“要不我给你科普一下缺点”“我用才是成熟”的调侃与嘲讽。

比如手机马达,苹果早在16年发布的ihone7就把线性马达调教到了近乎巅峰的水准,但直到20年小米搭载线性马达,全网嘲讽荣耀“嗡嗡嗡”刷的到处都是,广大消费者才被科普这个线性马达有啥好处,即便在安卓手机里面,魅族也早两年就已经搭载了线性马达。

这与“刘诗诗带你品十核双茎头”“打飞机更快”“easy girl”“出轨”一样,都是小米在营销上被人鄙夷诟病的地方,但从宣传效果来说,他们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并且每一次都是,否则不会一边挨骂一边死不悔改:商人是逐利的,肯定利大于弊才会去做。

作为“友商”,魅族也有“薄但也要持久”的跟风。

华为同样在营销方面有许多黑历史,“内存门”“疏油层”,到死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