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656 忠臣用法(2/3)

,又何必兵戎相见呢?”

说罢,李解又道“再者,以汉军之威,真要拿下下澨氏,又有何难?只是李某不想徒增伤亡罢了。”

“如此,上澨天还要感谢汉子宽宏?”

“哈哈哈哈……”

李解笑得更加畅快,“老君这是不服啊。不过,老君到时候,何不去看看下澨氏那些如释重负的老弱妇孺?”

“哼!”

“若汉军残暴,楚人顽抗到底,也是理所应当;若汉军贪婪,楚人贵种率众抵抗,倒也合适。只是汉军既没有屠城,也不见坑杀,更是宽待野人乡民。试问,这些四野之人,又何必给你芈姓之后卖命?给李某种地,还能混口吃的,给芈姓之后种地,说不定,连性命都要丢了。”

“……”

李解的话不中听,但这就是事实。

实际上他送上澨氏的人登船南下,就发现很多船工,居然就是“沧浪君”的族人。

这些族人,完不想重新回到楚国治下,只想老老实实地给汉子国卖命。

要说不甘,鄂氏的人自然有不甘,但鄂氏的底层人,不甘的程度很轻很轻,毕竟在他们看来,真要说不甘心,也应该是“沧浪君”,他才是封君贵种,他们这些在舟船之间讨生活的,比野人都不如,又何必去计较,今日为何人撑船呢?

相当透彻的思考,话一旦讲得通透了,就是比较伤人的。

景天也清楚,上澨氏的男女老少们,在他的监督之下,自然能够团结一心,抵御李解这个大魔头。

但是没了他,还能前往渚宫,随侍楚王左右,甭管这个随侍的含金量何等的低劣,这也不妨碍他们,直接就不想跟李解对着干。

他们没理由给上澨氏乡士景天的理想,而出卖自己的性命啊。

“报告!”

“说。”

站在马车上,扶着栏杆,李解心情极好,面带微笑远眺前方下澨氏寨门大开,从里头,出来了不少人,男女老少都有。

只是有冬衣的,就不多了。

看整个下澨氏的结构,就知道他们御寒过冬的准备,这次非常的不充分。

之前的楚国陵师三军崩溃,形成的兵灾,估摸着让汉东不少小氏族,都遭受了重创。

手中还能剩一点粮食,可能就非常不错了,说不定汉军占据渚宫期间,雍澨附近水浇地的秋粮,就已经被掠夺一空。

“首李,下澨氏愿降!”

“好!又是一个!”

李解拍手大喜,立刻有下达命令,“传令,前往鹿山!”

“是!”

鹿山曾经多鹿,但自从楚国发达之后,鹿山便难得见到鹿。

崎岖的山岭和密集的土丘,使得这里的交通非常不方便,当年轸国还在的时候,楚国跟轸国在此地大战了好几回。

不过因为地理交通不便的缘故,使得楚国几次得胜,都没办法有效地拿下轸国,对抗持续了好些年,直到蒲骚之战,才彻底把鹿山收入囊中。

当时对付溠水两岸国家的难处,就在于这些国家一旦正面战场扛不住,就往山里钻,就跟随国依托绿林的情况,是一样的。

只有消耗大量国力,才能一力降十会,将广大地盘吃下。

鹿山四周之所以能够让散兵游勇坚持下去,就是因为地形上虽然是丘陵,但山地的土壤居然还不错,种植稻粟居然都可以,产量不高,但维持万把人的生存,绰绰有余。

东一块西一块的,加上丘陵此起彼伏,楚军一旦进入,想要把农田陆续破坏,承担的风险不小。

正因为治安成本极高,统治成本更高,才使得楚国接近一百五十年时间,才将这里稍稍地消化了一下。

而即便出了类似上澨氏乡士景天这样的忠臣,也扛不住底层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立刻跑路。

实在是跑不了的,只要给跳生路,该缴纳的税赋,那是真的不会拖欠。

原本上澨乡士景天想象中的汉军状况,是属于正面战场大胜,但是要陷入汉东诸部的袭浪潮之中。

结果到现在为止,袭扰浪潮没看到,他自己被当成了工具人,连轴转地绕了雍澨一圈。

不但吧下澨氏给劝降,现在鹿山中的几个氏族,一看连上澨氏景天这样的大忠臣都降了,可见楚国是大势已去,甭想再保住汉东了。

既然保不住,那降了也就降了,给谁纳税不是纳?

“报告!”

“念!”

“鹿山氏愿降!”

“噢?我记得这个鹿山氏,还是斗氏的远支?”

“正是。”

一旁闷闷不乐的景天,气得胡须都已经发颤了,但还是很认真地回答了李解的疑问。

“这斗氏,还真是到处都有啊,连这穷乡僻壤都有。”

“汉子高明,上澨天,佩服!”

“哈哈哈哈……”

李解很是高兴,拍了拍马车的栏杆,“又拿下一个,这鹿山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