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601 潮流(3/3)

外界想要吃到李解放出来的甜头、红利,只凭身份而言,一定是非富即贵。

那么这样的人进入到淮水伯府体系,谁占谁便宜,现在还不知道呢。

所以看似公正透明的考试,其实背后就是一个意思,之前在淮中城吃了苦头的孩儿们,想要吃肉,跟着李哥走。

就这么简单。

不过此事的意义,显然不仅仅是“内部分红”这么简单,其冲击性在随国上大夫曾善返回随国的途中,就直接形成了惊人的风波。

新蔡城外,汝水码头,随处可见衣冠周正的士人,拖家带口顺流直下,搭船前往淮中城。

“家祖将考试大纲带回族中,如今族中子弟,皆是结伴前往淮中城。”

“莫非人多要过关容易一些?”

“吾家以版筑营造立足于蔡国,此去淮中城,不过是专精此项。一月之内,熟练文字书写即可。至于县邑佐官之位,便不去争夺。”

“唔……”

从“花甲宴”回来的老者中,也不是没有灵醒之辈,算了算成功率,就专门盯着本族专精的技术岗位去。

留在蔡国,也不是没有机会,只是蔡国的机会,留给已经在蔡国本土吃到好处的继续把持。

淮水伯府那里,则是新局面,要是能打开,对他们这种技术流的家族而言,好处不言自明。

目的性极强的二流地头蛇,大多都是英才尽出,完全没有保留的意思。

这时候还保留,就有点无脑无知。

“花甲宴”上李解闹出来的这一出,六十岁朝上的老头子们,就算只是普通人,也看得出来,这考试,不会只有这一回,肯定还会有下一回。

但是下一回,还能像这一回如此竞争“平和”?

只要第一次成功,第二次一定是应试者如过江之鲫,想都不想的事情。

到了那时候,在淮水伯府治下主动学习的人,只会更多不会变少。

竞争的激烈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是越来越大。

而且蔡国的老江湖们,跟李解接触的比较早,有些外国人并不太清楚李解这里有个特点,那些在国际上极其珍贵的东西,其实在李解这里,未必就真的如何稀少,只是人为把控,没有过分地放量出来。

反正在蔡国,丝绸有人囤,但纸张囤的人不多,二道贩子也不会在手中压多少货,能够在新郑、洛邑、绛城脱手,价格合适,都是直接出手的,鲜有一而再再而三地抬价。

现在淮水伯府的“考试”一出,很多蔡国人都是庆幸无比,摆明了李解手中的纸张,以后不会珍惜到哪里去。

而纸张的特殊性,蔡国精英也是心知肚明,既然这玩意儿是放量管够的,那么淮中城那些大大小小的学校,以后一定是大量用纸,整个淮水伯府的人才接力问题,较之列国,只强不弱。

列国培养一个顶级精英,淮水伯府或许培养不了顶级精英,但可以培养一百个一千个普通精英,堆数量都能堆死列国。

这就是个算术题,而且还是能够只管地感受到大趋势的算术题。

“哈哈哈哈……千帆竞争,百舸前来,此何谓教化?此谓教化!”

淮中城的一号码头上,滑板搀扶着祖父,原滑国大夫稽,登上了岸边的高台观看景致,入眼处,舟船竞相前来!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