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16 忍辱负重(2/4)

吏们。

战胜国的好处,被统治阶层有没有享受到不知道,但是“食肉者”们,肯定是要有一场瓜分狂欢的。

此时此刻,能够在瓜分盛宴之前,还能对未来有着警惕。逼阳国大夫阳巨,已经是难能可贵。

戴举这个人,在阳巨眼中,那是相当的危险。

不过做主的人不是逼阳子妘豹,而是吴国江阴子李解,所以阳巨即便心中有什么心思,也要放下。

再者,“宋国劲草”被刺,怎么看下手的都只会是“正义联盟”的人。

“相国,此刻罢战,双方虽说谈和,但只怕还有第三次逼阳之战啊。”

阳巨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宋人现在是认怂了。而且是不得不认怂,全面失败。国际政治舞台上更是颜面无存,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戴举这个“带忠臣”。

但“带忠臣”又不能变现,大家还是要生活还是要吃饭的。

时间能够冲刷一切,此时此刻的疲惫、恐惧都会消磨,沉淀下来之后,要不了几年甚至几个月,宋人那些个没有参战的人,就会叫嚣着要复仇。

那些死了男人的寡妇们,但凡有点夫妻之情,都会巴不得傅人全部死光光,逼阳国最好变成一片焦土火海。

“下次再战,就不是简简单单宋人和傅人之间的博弈。”

李县长当年做工头那会儿,也见过了太多的行业竞争对手今天打明天合,杀红眼的时候,动不动就是波及到十几二十万人的生计。可转眼来个收购案,搞不好又是新闻上多了一条创造多少多少就业岗位的简讯。

和李工头的见闻比起来,现在的列国纷争,其实挺小儿科的,尽管要血腥的多。

“相国的意思是……”

“宋人退了,这义军也该散了。”

李县长微微一笑,笑得有点意味深长,阳巨一愣,忽然也反应过来。没有了共同的敌人之后,逼阳国不但得以保全,还大赚了一笔。这事后肯定要开始扯皮,大大小小二十几个国家和组织,谁出力谁没有出力,这都是要算的。

没了共同的敌人,大家又不是为了理想而来,凭什么不要狗咬狗?

中大夫阳巨回想起来,才觉得相国高瞻远瞩,很早就把多国部队重新梳理。如今大部分部队,就算列国要抽回去,你抽好了,李某人拦一下算输。

因为愿意跟着李解移民吴国的,早就在战争初期签了移民协议。

至于说大量民壮,好些个都是打定了注意跟着李县长混。没办法,李县长手里才有活儿啊,有活儿干就有饭吃,这不比回家服役强多了?

偶尔还能嘬两块“肉”,虽然这“肉”吧,它是素的。

但是,卤味深透,它不香吗?

“如此,相国要早做打算。”

“放心便是,和谈不是说签订合约就结束了。最少还要拖个一二月。毕竟,宋国几十万大军还驻扎在河西,它不先撤了,咱们怎么敢撤?再有像接管薛国疆土,此事尤为重要,列国之中谁愿意跟我们走,谁不愿意,就看这薛国土地。”

阳巨若有所思,琢磨了一下李解的话,顿时明白过来。如果只是纯粹地让跑过来助威的列国站队,屁股决定脑袋,可能大部分国家都得回家,便宜捞着就走。

但有了土地就不一样,李解只要提出一个构想,比如说薛国的土地产出,可以大家一起分了,那么有些地理位置比较尴尬的国家,也得琢磨一下,是不是咬咬牙,就跟着李县长混了。

典型就是那些个已经名存实亡的国家,以及主权不完整的小国。这些国家的国家权力,很多都已经被地区霸权或者地区小强给掌控,只剩下政治实体的代表人物。跟主君亲近的贵族,等于说就是落魄贵族,他们想要重整旗鼓,只能换个地方。

而薛国,现在国族全灭,薛人很有可能被李解迁出薛地,整个地区会不会变成拱卫吴国北疆的前沿基地不得而知,但大概率就是这样的发展方向。

那么对于很多落魄贵族来说,跑到吴国改头换面,是相当有搞头的事情。

背靠大树好乘凉,更何况还是吴国这样的东南霸主,有霸主撑腰,家族重新振作起来不敢说完全没问题,但要轻松得多。

典型就是奄国之后,灭了那么多回,还能留存运奄氏,并且还能开枝散叶,出现了阴乡商氏这个上升迅猛的“新贵”。

有了运奄氏这个样本案例在,李解要没必要专门去说服那些个犹犹豫豫的地方世族,他们自己会心动的。

否则,留在自己的“祖国”,无非就是被大国势力进一步消化,成为地区强权体制中的工具人,甚至还会沦落为提供知识的蓄电池。

天下间落魄贵族,大多下场都不咋样,眼睛没瞎,都是看得见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