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零四章 仓里有粮心里不慌(1/2)

随着苏松嘉湖杭团练和官军黯然撤退,江浙彻底成了杨信的地盘,接下来的近一个月里,靖难军各部迅速接管各地防务……

期间没有遭遇抵抗。

江西的官军及团练撤离安庆并在湖口重新设防。

湖广军渡江北上。

他们在黄梅及大别山各处关隘布防。

汪秘书家很自觉地撤离黄梅然后前往南京,不过她家的产业肯定没人会动的,虽然至今她还是汪秘书,但在镇南王手下可是炙手可热,这样的人家还是没人敢招惹的。

而北线止于淮安。

因为徐州被天启要去,划入了山东布政使司。

这个地方太重要。

如果杨信控制徐州,那么运河与黄河就对他敞开大门,所以朝廷必须控制徐州,既然这样杨信也懒得跟天启争了,徐州成为卢象升的驻地,靖难军止于邳州,宿州,亳州。实际上未来淮北除了极少数可以通过水利建设灌溉的地方,其他都要相继南迁并想办法往台湾扔,那里才是未来最安全的。

淮北肯定不行。

至于浙江境内依旧止于江山,正好向南堵仙霞关,向西阻隔江西。

而温,处,台三州士绅虽然悲愤地仰天长啸,但他们终究无法抗拒这杨信所说的天下大势,天启已经抛弃了他们,他们又没能力自保,除了委委屈屈地投降杨信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别的选择?

最终这三地士绅也老老实实投降。

用了一个月完成自己地盘控制的杨信紧接着开始分田地。

九千岁这时候才离开。

不过是带着杨信缴纳的所有夏税粮一起离开的……

“仓里有粮,心里不慌啊!”

站在京口码头上,九千岁看着身旁驶过的一艘艘运粮船感慨着。

他这是说实话了。

去年才经历了席卷绝大多数府州县的大旱之后,北直隶今年又开始了水灾模式,在西山洪水横扫京城后各地水灾不断蔓延开,甚至就连河南都开始加入水灾模式。而冀东一带蝗灾又一次爆发,再加上依旧没有停止的到处地震,九千岁真得很难,眼看着头发都快白了。

“这以后真就像你说的,咱们大明几十年天灾?”

他说道。

“大爷,我需要骗您吗?”

杨信说道。

“也是,这两年的确这些天灾就跟赶集一样往外冒,过去虽说也年年遭灾,可不像这两年一样,各种天灾挤的密密麻麻,地震,水灾,旱灾,蝗灾,居然还有大风成灾,这天的确是要变了啊!”

九千岁说道。

他说的是不久前常州的台风。

台风在苏南登陆,然后在各地横扫而过,遭灾最狠的是靖江和江阴等地,这种事情江浙年年有,但北方来的九千岁还是第一次见识,话说台风过境的威力,对于他来说未免过于震撼了。不过作为最早的民兵区,这一带防灾救灾能力也让他震撼,那些带着民兵顶着狂风暴雨四处抢险的地方官更让他刮目相看,这些在他看来无比廉洁,而且为老百姓甘于舍生冒死的地方官简直就是奇迹。

“您回去告诉陛下,终有一天他会知道,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

最多到后年。

他就会知道我才是对的。

至于您,回去以后最好的办法还是继续推广地瓜,这个东西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真能帮着咱们撑过天灾,也不是说都种,至少让每家每户都种一点备荒。这个又不占那些良田,原本就不过收三四斗的薄田尽量种地瓜就是了,就算士绅不想种,大不了朝廷用地瓜折一部分田赋,或者干脆由陛下下旨,在大明范围內禁除了地瓜和高粱以外的酒。

尤其是米酒。

我这边接下来会下禁酒令。

除了高粱酒和地瓜酒,其他所有粮食酒全部禁绝。

您在北方可以收地瓜和高粱酿酒然后向这边卖,我会给这些酒免税,也算是给您的一点礼物了。”

杨信说道。

米酒禁令已经准备发出。

不过肯定会遭到地方官员的故意破坏,哪怕这个禁令是他发出,江浙喝米酒的习惯是改不掉的,现代都改不掉何况这时候,不过有禁令再加上一定的查禁力度,总会让米酒的数量下降,尤其是公开场合,肯定不会有太多喝的了。

过去米酒消耗就是士绅,那时候他们有的是粮食,一年能喝掉几百万石。

但现在士绅哪有粮食喝。

最多都在市场上买酒,只要通过严禁米酒,让米酒成本维持在始终高价位,同时用低价地瓜酒和高粱酒在市场上冲量,终究还是会逐步让一部分喝低端酒的习惯高粱酒和地瓜酒。大不了杨都督亲自带头,然后逼着那些手下官员也喝,有敢喝米酒的直接撤职罚款,这样就可以从北方引进这些低价酒,同时哄着北方增加地瓜和高粱的种植面积。

士绅们肯定不支持种这个。

他们只要收租不收这个,那农民想种也得考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