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遗憾之事(2/2)

任谅及第为官,后迁为河北路转运判官,对于河北路的户口、官吏与一路收支之数等等,皆了然于胸,并记载详明,于是就被誉为“天下部使者之最”。

李三坚远赴秦凤路为官,在离开开封府之前,多少了解了一些秦凤路官场的情况的。

“李经略谬赞也!”任谅见李三坚态度极为谦恭,不禁对李三坚好感倍增,于是连连拱手道“下官区区薄名,可当不得李经略‘青天’之名啊。”

李三坚年纪轻轻便为四品大吏、一路之长吏,且清名远播于海内外,可谓是年少得志。一般来说,如此之人都是意气风发、趾高气昂的,老子天下第一,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的,可任谅见李三坚居然如此的谦恭有礼,不由得颇感意外。

“‘李青天’?”李三坚

闻言笑道“青天大老爷在京师可是呆不下去了,被发配到了边关咯。”

“哈哈哈哈...”李三坚风趣之言,惹得众官是哈哈大笑,均是感觉李三坚是平易近人,是个好相处之人。

李三坚虽是升了官,但却是离开了京畿之地,那么对于李三坚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这还两说。不过无论怎样,李三坚却是一副欣欣然的洒脱模样,似乎是并不在意自己的前程,如此之人,今后方才有大的出息吧,众官是一起心中暗道。

“李经略数道奏章,下官早已拜读,真乃是针针见血,句句箴言啊。当年下官拜读之后,便以为李经略实为我大宋国之栋梁,只可惜时运不济也!”任谅随后对李三坚说道。

宋朝廷目前奸佞、谗言媚上之辈高居庙堂之上,为宰为执,可如李三坚如此大才之人,却被赶出了京畿,如此令任谅颇感惋惜。

当年任谅也曾经弹劾蔡京之流,可却被蔡京免职,最后还是宋帝赵佶起复了任谅,迁官为陕西路转运使。

究其缘故,与李三坚差不了多少,宋帝赵佶是不会让蔡京太过专权的,总是要培养与其相互牵制的势力的。

此时的任谅忽起与李三坚同病相怜之感。

“好了,任公,不说如此不快之事了。本官远道而来,腹中早已是空空如也,任公,可否赏口饭吃啊?”李三坚闻言笑道。

栋梁之材?李三坚随后心中暗叫一声惭愧,当年“元祐党人碑”,恩师苏轼受辱,李三坚是激于义愤,才上了三道替苏轼、孟氏分辨的奏疏的。其后弹劾蔡京、朱勔之流的奏疏,也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并非是为国为民,最起码不是完全的为国为民,如此,又谈何国之栋梁?

“哎,此为下官之过也,李经略请入城。”任谅闻言慌忙说道。

李三坚点点头,与任谅等人就向凤翔府城中走去。

种佩竹、种彦崇等人自李三坚抵达凤翔府之后,就自行进城了。而令李三坚感到纳闷的是,种师道却不见踪影。

莫非他不在城中?走在路上,李三坚心中暗暗想到。

此时种师道的官职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知渭州军州事。西北军事当然不在李三坚的管辖之下的,李三坚只掌秦凤路军政事,此时整个西北之事是掌握在童贯那个没卵子的老小子手中的。

此时的童贯为?,李三坚也是在其麾下的,因此种师道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并非是李三坚的僚属,但种师道又是渭州知州,而渭州又属秦凤路,因而种师道也可以说是李三坚的僚属。

作为李三坚的僚属,若是在凤翔府,却不来迎接李三坚,就是对上官不敬的,因而李三坚判断种师道也许不在凤翔府城中。

其实敬与不敬,李三坚是无所谓的。

而李三坚在意的是,如此天下名将,却不能早日与其相见,还是较为遗憾的。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