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九章 闺房夜话,访谈(2/3)

就是这样,有些事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

现场工作人员还在紧张的布置现场,三台摄影机,灯光调试,还有新皓传媒这边的工作人员在其中一把椅子的背后放置了两个易拉宝,上面挂着《人潮汹涌》的海报。

贺新坐在那里,化妆师简单的给他脸上补了一下妆,什么画眉毛、鬓角这种他是坚决排斥的,除非是在拍摄现场因为剧情的需要,象类似这种访谈类节目,人还是真实一点比较好。所谓补妆也就是在脸上扑点粉,遮盖一下脸上的油光。

这里是《杨兰访谈录》的录影棚,跟《鲈鱼有约》不同的是现场没有观众,就是他和杨兰两个人一对一的进行对话。这种环境对于贺新来说,稍微轻松一点,毕竟现场如果有观众的话,他总是会很紧张。

但相比鲈鱼那种总是用手托着下巴,“深情”地望着嘉宾,等对方说完一段话,她总是会接上一句“然后呢?”

亦或动不动就来一句:“真的吗?我不信!”这种近乎外行、逗比乃至弱智的主持风格,杨兰显得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举手投足透着一副浓浓的精英风范,永远不会问出类似这种“然后呢?”“真的吗?我不信”这种没有水平的话来。

不过呢,相比鲈鱼的亲民,或者说绕着弯地会把你捧得很舒服,杨兰的问题显然要犀利的多。贺新此时翻着的采访提纲上列出的那些问题就可见一斑。

也许是《杨兰访谈录》的逼格高,也许是故意的,栏目组并没有提前把采访提纲送过来,而是就在摄制前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让你看一下采访提纲,比如有什么忌讳或者没办法回答的问题达成一下共识。

这次之所以选择《杨兰访谈录》是宣传团队的选择,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各种访谈节目,相比什么《超级访问》、《非常静距离》,包括《鲈鱼有约》,这档节目的逼格是最高。翻翻在过去一年这档节目的访谈嘉宾就能知道,比如有什么华尔街大鳄、渣打银行总裁、美国驻华大使、欧盟外长、中国首善等等,圈内的不乏有奥斯卡影后、好莱坞巨星、王妃李鸭棚夫妇、陈大导、贾科长等等。

贺新作为柏林影帝、新皓传媒董事长,相应的比较匹配这种逼格。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出于电影宣传的需要。

贺新此时浏览了一下采访提纲,类似那种比较烦人的家长里短的问题不多,主要是聊电影、聊艺术、还有就是聊出身。众所周知,贺新也算是那种草根逆袭的典范,精英阶层一般对这种话题都很热衷。毕竟在当今中国,经历了一场暴力革命,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成立了新中国之后,从本质上来说,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贵族,说到底大家普遍都是草根逆袭。

“贺老师,有问题么?”

杨兰拿着台本从化妆间出来,标志性的利落短发,步态精干且活力十足,脸上洋溢着亲和力十足的微笑,跟熟悉的那位永远都是不死不活、一张死鱼脸的鲈鱼简直是两个极端。

“呃,没问题。”

贺新很有礼貌地站起来迎了一下,态度很干脆。

杨兰略微有些惊讶,根据她的经验,很多受采访的嘉宾总是会对采访提纲要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修改,尤其是演员这种公众人物需要避讳的东西更多。她在这份采访提纲上列出的一些问题在她看来还是比较犀利的,她都做好了部分妥协的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贺新会这么爽快。

“好,那我们就开始吧!”

“3,2,1,开始!”

“大家好,欢迎收看杨兰访谈录。2010年,他作为首位华人演员摘得了第60届柏林电影节的影帝……”

简单的开场白之后,隆重地介绍今天的访谈嘉宾。

先是一些简单的套路问题。虽然访谈的目的是为了电影宣传,但真正的访谈内容不可能围绕着电影展开,宣传电影只是蜻蜓点水。这一期《杨兰访谈录》的主题叫“柏林影帝的成长之痛”。

什么是痛,贺新一头雾水。至少在他看来自己借助前世的记忆一路走来都非常的顺畅,事业顺利,家庭幸福,实在不知道哪里来的痛。

或许在精英的眼里,他不幸的少年时代,进入这一行之前的坎坷经历,包括事业发展中的一些小小波折,他们都认为是一种痛吧?

常规的问题结束,杨兰话锋一转问道:“为什么要选择从事演员这个行业呢?”

贺新很坦然道:“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能出人头地,做演员,做明星,然后挣大钱,过那种梦想中衣食无忧的生活。”

杨兰很惊讶,一般来说,这种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向往艺术啊,比如从小就有艺术细胞,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误打误撞地进入这一行云云。她甚至都已经准备了下一个提问,但贺新的这个回答让她有些猝不及防。

好在她的反应算是比较快的,加之功课也做的比较细,稍稍卡壳了一下,接着便带着几分不解问道:“但是我记得当时你出演王晓帅导演的《单车》好象片酬很低,只有几千块对吧?”

“对,五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