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四章 黑白片的胜利(2/3)

大陆演员。

之前也有有媒体问到觉得两地的表演是不是有不一样的风格?可是你可以看到这个电影当中,那么多演员凑在一起演戏,你不觉得很别扭,你会觉得这种文化的交流很舒服,而且导演会把控整部戏的风格。所以我觉得以后这种合作的方式可能会越来越多,大家透过电影的方式,可以有这种文化上的交流。”

这位湾湾记者抿了抿嘴,并没有发表声明评论,例行公事地接着往下问:“这次来湾湾有没有安排其他参观行程?”

程好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回答可能触及到某些人的敏感神经,不过她也没当回事,故意卖惨道:“很惨啊!我本来很想要去参观一下故宫,湾湾的一些名胜。从小的时候读书就在课本上读到过宝岛湾湾有个美丽的日月潭,就没去过,来了这么多次都没去过,明天就走了。”

回答完这个问题,那位湾湾记者麻利的收线,程好忙招呼几位熟识的内地记者:“哎,你们赶紧问,一会儿我得回去为小帅导演和我们的《万箭穿心》加油打气呢!”

影帝之后,最佳导演之前,又有一段歌舞表演。当程好接受完采访匆匆跑回来的时候,正好主持人陶子请上四位曾经拿过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的导演上台介绍入围的导演,同时颁奖。

侯小贤、阿关、李桉、杜琪峰,四位大牌导演一一亮相,不得不说还是安叔的一口普通话最为标准,不带任何所谓的湾湾腔。杜琪峰干脆就是一口可能大部分人都听不懂的粤语。

最后本届金马奖的评委会主席侯小贤打开信封,四位大导演相互谦让了一番,最后阿关宣布:“《不能没有你》的戴立忍导演!”

湾湾本土电影人终于摘下了一座重量级的奖项令现场的观众顿时大声惊叫,头一回入围金马奖最佳导演,刚刚已经拿下年度湾湾杰出电影奖的戴立忍满脸激动的上台领奖。

王晓帅暗暗叹了一口气,不过他也没啥过多的失望,因为他的目标始终是欧洲三大节。

接着便是今晚最重量级的奖项——最佳影片奖。

当主持人在台上清楚今晚最重量级的两位颁奖嘉宾李桉和张嫚玉的时候,就连王晓帅也下意识的坐直身体。最佳导演拿不到也就算了,最佳影片奖他还是非常期待的。

贺新、程好和出品人于东同样都非常期待,尽管早在去年就已经上映的《万箭穿心》如今获奖对票房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这毕竟是对一部电影最大的肯定。

可惜,当张嫚玉用她那口感人的港普宣布最佳影片的归属是《不能没有你》时,众人掩饰不住脸上的失落。

讲老实话,当最初公布提名的时候,这几部片子大家都看过,一直认为《万箭穿心》是最有希望的,可最终还是败给了东道主。

与之明显对比的是导演戴立忍上台领奖时早已经是泣不成声。

这部投资还不到六百万新台币的黑白电影……

呃,怎么说呢?这年头的黑白电影总归有取巧之处。就好比当年王晓帅的成名作《冬春的日子》,就是一部黑白片。当年他倒不是刻意的,而是实在是没钱,买不起彩色胶片,只能通过朋友介绍去石家庄的胶片厂讨要了一些没人要的黑白胶片,甚至在洗印的时候,损失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素材,最后拼拼凑凑,剪成了一部只有七十五分钟片长的电影。

就算这样,《冬春的日子》却在欧洲一系列小众电影节上屡屡获奖,还被bbc评为电影诞生以来100部佳片之一,使得王晓帅一举成名。

但是从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之后,利用黑白片讨巧的例子便多了起来。最明显的就是陆串的那部据说是四年磨一剑的《南京南京》。

贺新看过后的第一感受就是模仿,或者说把《辛德勒的名单》改头换面抄一遍:

同样的关于人性的塑造,一个从辛德勒这位德国商人的视角,一个则从一个叫角川的日本兵的角度;都是通过孩子来表达对希望的呼唤……

《辛德勒的名单》无疑是经典,而《南京南京》三流的故事情节注定了光有形而没有神。

当然用宁皓的话来说,那叫借鉴。显然陆串的借鉴能力要比宁大头差了老远,至少宁大头能借鉴到盖里奇黑色电影的精髓,陆串只能模仿到《辛德勒的名单》外面一层皮壳而已。

至于说到这部《不能没有你》看似非常感人煽情,但是有粗陋而没有粗犷,有展露而没有揭露,有抒情而没有深情。

纵览全片,可能三分之一像大师手笔,三分之一像电视台新闻跟踪片,三分之一像文艺小青年的滥情篇。也可以说,是温情主义的泛滥,飞速地将关于生存本质的思考一笔勾销。主题与其说是父爱的美化,还不如说是温情赢了残酷。

整部片子模糊了新闻事件和故事片之间的含量,总是不断地自我打断。无数次地出现空镜头,衬着美丽而轻柔的音乐,严重模仿侯小贤的电影风格。恰巧本届金马奖的评委会主席正是侯小贤。

投其所好、湾湾本土电影,再加一个黑白电影的加分项,可能就是这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