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五十章:董卓来访(2/2)

“子严可知当其高位者需知人善用,此不变之理。知人而不能用已为大谬,更何况不知人?我观刘备深得知人之要,且能只凭三百甲士便敢赴鲜卑议和之营,实非沽名之士。”

年轻人轻哼了一声,对中年人的话不置可否。

中年人笑道,“子严可曾看到我们一路行来,却见汝南百姓安居乐业,而此前州郡多有流离之民。当此青黄不接之时,竟能安民如此,难道还不能看出此人之韬略?”

“雄当谨记公之教诲。”年轻人终于露出服膺的神色。

中年人笑了笑,“眼前就是平舆,子严可知此行之意?”

年轻人迟疑了片刻,点头道,“以报丧之名,请刘备为公一谋。”

中年人笑了笑,“我们便在此处更换衣物吧。”说罢,他率先向道旁树林走去,那年轻人紧跟其后,片刻之后,两人已换了行装,中年人一身戎装,而年轻人则换成了一身重孝。

两人入城之后,直奔郡公府。来到门前,年轻人递上名刺,门前的仆役一看上面写着“河东郡守董卓”,赶紧送了进去。

**

“此地极好,”刘备浑然不知道董卓与华雄的来访,他正兴致勃勃的看着鸭寮一带的地形,忍不住大发感慨。荀攸与戏志才、孟建三人紧随在他身后,闻言都是一笑。

“武帝的‘瓠子歌’说‘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想到来日我等修湖治水,只怕汲黯也要自惭。”刘备兴高采烈的说道。

“汲黯治黄,其中艰辛远非我等可比。”戏志才委婉的说道。

“是备失言了,”刘备歉意的笑笑,“备只为想到此处若成湖泊,则沿湖之民从此又多了一个衣食之所,心中一时兴发,以致失言了。”

“郡公所言甚是,”荀攸接过话头,“湖泊若成,必滋养水土,沿湖一带皆可成其良田,又得鱼虾鲟蟹,实为有百利而无一害。”他这么一说,就把刘备自责的话题转移开了。

刘备忽然问道,“不知此处为何叫做鸭寮?”

“郡公且看此地形状,”孟建手指鸭寮道,“此地不知何故形成如此一处地凹,然形状极似一鸭,且此地湿气极重,百姓便呼之为鸭寮。”

“原来如此,”刘备脸上露出恍然之色,心中却在翻江倒海。他适才忽然想到一件事,就是二十世纪的汝南建了一个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名字叫做“宿鸭湖水库”,地点就在汝南县城西六公里处,而水域面积远远大于现在的这个鸭寮。“难道眼前的鸭寮便是后世那个宿鸭湖水库的前身?”刘备心中不由既感惶惑又感好笑。[注一]

“主公,”徐晃远远跑过来,适才一个兵丁前来报告,说河东郡守董卓前来拜访,徐晃吓了一跳,他不知道是事情能让一郡之守冒着被弹劾的危险私下跑到汝南来会刘备,所以赶紧跑来告诉刘备。

“董卓来访?”刘备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肥头大耳的乖戾形象。

戏志才一皱眉道,“志才以为郡公切不可见此人。”

“为何?”刘备惊异的看着戏志才。

“此人既为一郡之守,居然私下出外,若是朝中有人弹劾,恐怕惹出不小祸事。张让之辈本已对郡公虎视眈眈,此时只怕更要大做文章。”

荀攸笑道,“志才可知此人有何依仗,敢如此胆大妄为?”

戏志才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必是侍郎何进。”

“不错,”荀攸笑道,“其人远来,当是为何进做说客尔。”

刘备想到董卓就是凭着何进的信任才进了洛阳,顿时觉得哭笑不得。

**

【注一:宿鸭湖水库位于汝南县城西6公里处,始建于1958年,是目前是亚洲面积最大平原人工水库,有“人造洞庭”之美誉。】

这是本周第三章解禁,一直等稿子的达人们辛苦了.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