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汝南孟建(2/2)

话。

“郡公远来汝南,不知有何教民之术。”孟建喝了口茶,悠然问道。

“备实无良策,还望先生教我。”刘备也想知道这个孟公威到底有多大本领,索性把问题踢了回去。

孟建看了看刘备,呵呵一笑,“建虽不才,也知郡公昔于弘农之时治县清平,深中黄老切要,非无策之人,奈何相戏?”

刘备被孟建说得不好意思,同时感受到“名士口舌”的犀利,不禁想到诸葛亮东吴论辩的事,自嘲的笑了起来,“备欲效弘农之法,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孟建摇头道,“某以为不可。”

刘备奇道,“为何?”

孟建笑道,“弘农不过小县,且地处京畿,农桑足用而商户沟通,此黄老能治之本。汝南郡下三十余县,民过百万,户过十万,然贫瘠之民数不胜数,饥寒之家十居三四,一至荒灾,多半流离,岂能黄老而治?以某看来,郡公欲治汝南,当先使民得安于斯土。”

刘备眉头直皱,但知道孟建不是夸大其词吓唬他。“先生高见,依先生看来,备当如何?”

“郡公莫急,汝南虽贫,然有三样资本,若郡公善加利用,定能强郡安民。”

“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汝南有一山,名叫高陵山,山地多生草木,自古便多药材,山下有一长河,名叫汝水,东南至新蔡入淮,此汝南名之来历。郡公何不采山汲水以用之?”

“采山汲水?”刘备没有反应过来,愣愣的看着孟建。

“采山者,将山中之药材改置于官府,则药商自此皆须向官府申购。水流而船至,这汝水过郡四,行千三百四十里,河面甚宽,自古便为水运之道,郡公当可征购船只,以做上下贩运。”

孟建的主意其实很简单,就是将药材与河运拉到盐、铁、酒专卖的体系中来,这在不少州县都已经这么做了,比如益州与扬州。

“先生适才言有三资,不知那第三样是何事?”

“便是郡公,”孟建笑眯眯的说道,见刘备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接下去说道,“某尝闻郡公与北海于则、徐州糜纲相熟,此皆一方之富。汝南下有西平一县,此地颇有铁矿,可惜当地铁官无能,竟不能用,若得巨商至于西平,则其地自当获重利,郡公何不驰书于北海并徐州求之?”

刘备哈哈大笑,“闻先生之言,则备茅塞顿开。”心中却想这孟建倒是个治理地方的好手,很会想点子为地方赚钱。

“不敢,”孟建笑道,“此小术尔,何能当郡公如此胜赞?”

刘备笑着说道,“非先生之言,备犹如盲人,自当深谢。备欲请先生为辅,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孟建毫不犹豫的答道,“自当为公驱驰。”

“既如此,这药材一事,便有劳先生。只是药材依山而生,若是采掘过度,难免涸泽而渔,先生切不可轻忽。”

孟建笑道,“郡公宽心便是。”

刘备想了想,又道“备尚有一事,望先生为备筹之。”

“还请郡公赐教。”

“备思汝南非无粮之地,然先生适才曾言汝南饥寒之家十居三四,备欲于秋时广购粮食,而于春夏发售于民,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孟建一愣,“朝廷早有此举,郡公只需切令而行便是,何必另行?”

刘备摇头道,“朝廷广购四海之粮,皆以州县之资予民,中间层层盘克,钱能到百姓手中者不过三五成,如何敷用?备此番购粮时价不下于市,发售时也为购置之价,甚或可以更低,则民众自可安于本土。”

“比购价更低,”孟建诧异的看着刘备,“则其中所差之钱从何而来?一郡之地非少,此数绝非少,公当熟思。”

“不妨,”刘备笑着说道,“备所急着为农不忙田耕。实不相瞒,备更欲设立农馆,以农家少年子弟充实其中,并遍求精熟农耕者,备当另谢财帛,请其将技艺传授于农馆之子弟。如此一来,三五年后,汝南田耕之得便非今日可比。备还将汉犁和铁搭推行于汝南,农馆子弟若有能改进农具者,以军功论。至于所差之钱,便以药材、船运与铁业三项得来。”

刘备说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想为农业发展树立一个模式,首先便是为农业的研发设立专门的机构,同时使用经济手段提高农产品价格,但又能保证无田的手工业者也能买得起粮。而孟建适才说的船运在将来也会拉到这个计划中来,那就是整顿粮食储备运输系统,清理陈粮,改漕运为海运。当然,要想实在第三步就必须通过朝廷,而不是象现在这样由他说了算。

孟建愣愣的看着刘备,他忽然发现,眼前这个汝南公不但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想法还非常的超前。

【本章提到一些制度的设立,未必妥当,请热心读者帮我考虑如何完善吧,呵呵。】

**

各位书友如果觉得刀子写的还行,就请高抬贵手,点点推荐票吧,刀子拜谢!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