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十章:志才献策(2/2)

位的道路。大汉朝已经千疮百孔,能不能禁得起一场兄弟阋墙的宫变?荀爽不敢想像那个可怕的后果,他能做的就是将此事隐瞒下来。

“若是太平盛世,君侯就此终老也还罢了。不过君侯也知道此时正值多事之秋,北方有南匈奴、鲜卑、乌桓为患,南方山越虽然雌伏,却非驯顺,西有羌人做乱,此起彼伏,西南蛮夷蠢蠢欲动,伺机便要发难。君侯空负大才,难道还能甘心在此做这个县令?”

“备纵是不甘心,又能如何?”刘备长叹一口气。早知道历史的偏移会产生这种结果,他倒不如在老家织席贩履,以后倒还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君侯不必灰心,”戏志才笑了起来,“北方战事起时,便是君侯起用之日。”

刘备这个弘农县令早当的浑身不自在,时常要找戏志才或是于吉“顶缸”一下,现在听说能带兵打仗,顿时精神一振。“先生何以知之?”

“陛下久对荆州战事不满,司徒大人来信之中对此曾多次提及。眼下皇甫大将军日渐痊愈,陛下自然要请大将军带兵出征,如此,朝中尚能带兵者便只有卢尚书、何侍中与君侯三人。卢尚书眼下正在忙于北方疫病之事,而何侍中乃是何皇后兄弟,听闻这位何皇后颇为护短,自然不会让她兄弟去兵凶战危的地方,那时陛下怎能不用君侯?”

刘备忽然心中一动,他现在最担心的是五年后北方各族趁着黄巾起义的时机南下,倒不如借着这个时候向戏志才问计,想到这里,他忙道,“刘备有一事忧心,还要向先生请教。”

戏志才略一欠身,“不敢,不知君侯有何忧心之事。”

“若是异日我国内生乱,而鲜卑、匈奴与乌桓齐来攻打我汉朝,将如之奈何?”

“这……”戏志才一皱眉,半天不说一句话。过了半晌,他忽然面露喜色道,“此事已有计矣。”

“不知先生有何计?”

“此计说来倒也平常,无非张仪旧事。”戏志才微笑道。

“这个我早已经想到了,不过做起来几乎不可能。”刘备心中暗想,不觉有些失望。

看见刘备脸上难以掩饰的失望神色,戏志才笑道,“想必此计君侯已想过,只是觉得知易行难。志才却可担保此计必成。”

听戏志才这么说,刘备不觉有些将信将疑的等着戏志才说出下文。

“我闻此次瘟疫所及,乌桓之民也多有染疫。昔日袁逢与乌桓之主交好,曾施于乌桓恩惠,今何进帐下有袁绍为袁家子弟,不如君侯送一个人情给何进与袁绍,让袁绍带些医者出使乌桓,为那些染疫的乌桓百姓诊治。乌桓受此大恩,必感激袁家。他日若是乌桓发兵南下,只需袁绍镇守其隘即可。”

“好主意,”刘备兴奋的一拍手掌,“则南匈奴又当如何?”

“此事说来也甚简单,我素闻护匈奴中郎将张修与南匈奴单于呼征颇不相能。此次南匈奴为争王位,竟至各以刀兵相抵。而新单于势力偏弱,只得请我朝发兵援救,并许事后自称藩属。我料呼征此人久后必生异志,莫若早日除之。张修此人向来自视为张让一党,我等只需在其地散播言语,说呼征有杀张修之心,张修听闻此事,必起意谋害呼征。呼征一死,争单于位之人必自相残杀,匈奴当日渐衰落,如此三五年内可不必担心匈奴为祸。此事还有一利,”戏志才顿了一下,“何进久对护匈奴中郎将一位垂涎,张修若杀呼征,何进必请旨诛张修。如此一来,张让与何进必势成水火。”

“妙计。”刘备笑呵呵的站起身来,向戏志才深施一礼,“先生真乃神鬼莫测之才。”

**

各位书友如果觉得刀子写的还行,就请高抬贵手,点点推荐票吧,刀子拜谢!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