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何进相求(2/3)



刘备知道灵帝对他深为戒备,索性只在弘农当他的县令,对于大汉朝的大小事情一概不做理会,偶尔他也会进一次京师,但也只是去探望一下皇甫嵩,再与王允、荀爽和桥玄说一说话,而且从来不在京师过夜。

灵帝大约觉得整个熹平六年诸事不顺,于是积极的筹划要改元,这件事足足把荀爽折腾了半个月,最终定下了“光和”两个字,并且在三月起正式改元。

“改元有用?”刘备接到通告各州县的书文时心里暗暗嘀咕了一声。先不说今后的大汉朝会不会有地震这样的事,就算是北方的各个民族有哪个不是虎视眈眈的看着中原这块肥肉,伺机就要冲过来咬上一口?把不顺的国事归咎于某一个大臣、女子甚至某一两个字上,这或许是帝王共有的心态吧。

事实正如刘备所想,光和元年的灾祸一桩接着一桩,先是地震频繁的发生,接着又是疫情不断,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年的六月,居然有一股“黑气”落在温德殿里面,这让整个后宫都炸了锅,温德殿立刻成了没人敢去的地方。(作者按:此处引自《资治通鉴.孝灵皇帝上之下光和元年》,原文是“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帝所御温德殿东庭中,长十馀丈,似龙。”不是作者信口胡说。)

消息传到弘农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七月,这个时候,弘农侯的府上忽然来了一个客人,何进。

何进这次到弘农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只带了几个信得过的部将来找刘备,其中赫然便有袁绍。

何进找刘备的目的非常简单,他从自己妹妹那里听说了宋皇后失宠的消息,这让何进大喜过望,觉得是将自己妹妹扶上皇后之位的大好时机。不过即便是宋皇后失宠,想要废后却依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动辄就会遭到朝中一些重臣的反对。他想来想去,想到了与三公、皇甫嵩等人关系都密切的刘备,希望刘备能帮他在三公面前说说话。

对于何进的要求,刘备没有立即表态,而是说要考虑一下。等何进走后,刘备立即找戏志才前来商议此事。

听完何进的意图之后,戏志才沉思了良久,终于把头一抬,“依志才看来,君侯若在此事上帮了何进,也无异于帮了自身,更是帮了大汉。”

“何以见得?”刘备不由一愣,从历史来看,他知道何进一定会成功把他妹妹扶上皇后的宝座,但是眼下他如果介入此事,说不定会招来灵帝的反感甚至疑心,这可是刘备不希望发生的结果,至少说在两年之内不要发生。而他帮助何进的最大好处似乎只是讨好了将来的何皇后,也就是少帝的亲生母亲。

“以何进据河东之地而得闻皇后失宠之事,可知此事必急。既是皇后失宠,而何进秘密进京,则可知何进已与其妹计划周详。此事已如箭在弦上[作者按:三国&am;am;#8226;魏&am;am;#8226;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到宋代《太平御览》才有这个成语,忍不住先用一下了,可能本书中还有一些这种情况,多半都是我图了一时痛快,呵呵],君侯帮与不帮,皇后被废黜之事都已无可避免,何进明是请君侯向三公进言,使皇后被废之事可成,其实三公即便进言,此事必也无可挽回,与其如此,君侯便与三公共保何进之妹,则何进之势必然坐大,那时君侯只要稍与何进辞色,君侯便可安矣。”

刘备点了点头,“戏先生,何进之妹为皇后,此事必已成定局,只是这于大汉又有何好处可言?”

戏志才一笑道,“君侯亦知张让等人势大而难制,此事全在当今天子一心,若是天子因皇后而近何进,则何进必成张让等人大敌。所谓‘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此话君侯莫非忘记了?”

刘备恍然大悟,戏志才以《战国策》中这么一个著名的比喻点醒了他,只要在张让与何进鹬蚌相持之间,汉朝已经糜烂的政权或许还能得到一些转机。

“不错,我即刻修书去京师。”

“何如君侯亲自去一趟,何进此刻定然是去京师,君侯何妨与他套些交情,趁势交结那个袁绍。”

说道袁绍,刘备的兴趣立刻就来了。“先生似未见袁绍,何以知道此人?”

“我随君侯自江东回京师,此人恰好也在京师之内,我与他酒楼一会,知道他家世非凡,君侯日后不妨用之。”

“先生以为袁绍其人若何?”

戏志才微微摇头,“此人初看也还是个人物,不过此人好谋而不决,且心志不坚,只可为一郡县之职,若是付以一州,恐其已力不能负。”

刘备呵呵一笑,“奈何何进以袁本初为军中之职,先生以为如何。”

戏志才也笑了起来,“以其人好谋,做个行军主簿也还使的,若是单独领军,绝非兵卒之幸。”

刘备笑着站起身来,“先生好厉害的眼光。”

戏志才一愣,“君侯这是去……”

“洛阳,京师,先生还请速去准备,我去找汉升与云萝。”说着话,刘备已去得远了。

戏志才笑了笑,看来这两日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